<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遺銘的詩詞(128首)

    41 《益州夫子廟碑》 唐·王勃

    述夫帝車南指,遁七曜於中階;華蓋西臨,藏五?於太甲。
    雖復星辰蕩越,三元之軌躅可尋;雷雨沸騰,六氣之經綸有序。
    然則撫銅渾而觀變化,則萬象之動不足多也;握瑤鏡而臨事業,則萬機之湊不足大也。
    故知功有所服,龜龍不能謝鱗介之尊;器有所歸,江漢不能竊朝宗之柄。

    42 《益州夫子廟碑》 唐·王勃

    述夫帝車南指,遁七曜於中階;華蓋西臨,藏五?於太甲。
    雖復星辰蕩越,三元之軌躅可尋;雷雨沸騰,六氣之經綸有序。
    然則撫銅渾而觀變化,則萬象之動不足多也;握瑤鏡而臨事業,則萬機之湊不足大也。
    故知功有所服,龜龍不能謝鱗介之尊;器有所歸,江漢不能竊朝宗之柄。

    43 《酆都觀》 宋·晁公武

    勝絕平都觀,盤紆石磴長。
    崇崗虎蹲踞,古柏雁分張。
    殿閣剛風外,軒墀灝氣旁。
    煙華迎碧瓦,云葉覆雕墻。

    44 《游泗州龜山寺》 宋·陳璧

    龜山寺里訪遺塵,鐵佛苔封丈六身。
    追蠡有銘稽甲子,支祈無害念庚辰。
    渡淮獨鳥斜斜日,送客飛花渺渺春。
    暫倚高風一回首,白云如海正愁人。

    45 《滿江紅 天安門詩抄》 當代·現代無名

    天亦垂淚,是人豈能淚不揮?
    紀念碑,花圈林立,挽聯素圍。
    灰撒江河濤澎湃,骨落青山峰崔巍。
    功勛卓、永垂青史冊,壯經緯。

    46 《還劉處士先令公功名錄》 宋·陳洎

    當年力戰蕩妖氛,十萬雄師四七勛。
    將略妙欺班定遠,家聲高過李將軍。
    銘圖魏鼎文猶在,筆勒燕山蹟尚分。
    今日閑披有遺恨,可憐生不遇明君。

    47 《使金》 宋·傅諴

    霜明玉節映寒流,馬渡蘆溝向上頭。
    萬里河山觀古塞,百年荊棘嘆神州。
    要臨瀚海銘燕石,石上新亭作楚囚。
    多少遺民思舊俗,可憐金帛歲包羞。

    48 《題仙都山》 宋·李建中

    巖巖仙都山,肅肅黃帝宮。
    巨石臨廣澤,千仞凌高穹。
    肇當融結初,全得造化功。
    深可蟠厚壤,峭疑接冥鴻。

    49 《從趙季仁游洞作》 宋·羅大經

    瑰奇恣搜貝千趾,老仙遺祠邈誰始。
    后繼述之□□李,異枝同根隆復祉。
    巨畫更鑱埒前美,紫氣臨關西未止。
    張留著書繄尹喜,末孫銘焉適當爾,附名崖端永不毀。

    50 《釣臺懷古》 宋·四錫

    閑讀銘詞掃綠苔,溪邊永日自徘徊。
    白云遺跡今親到,青史訓名不可陪。
    千古煙霞為己有,一竿風月避誰來。
    松巔老鶴應相識,時唳和風下釣臺。

    51 《輓送縣令歸葬四明》 宋·汪真

    桂籍青年壓俊英,橋門卒業已成名。
    九章列秀銅章美,百里春風墨綬榮。
    德及桑麻猶有頌,夢遺琴鶴已無聲。
    故鄉歸去長眠夜,芳草斜陽伴墓銘。

    52 《謝章季思惠鏡屏》 宋·王遂

    客從東南西,遺我古鏡屏。
    圓明絕點滓,表裹無遁形。
    云是舊太守,思之我為銘。
    吾惛不能進,何敢陳諸庭。

    53 《成都書事百韻》 宋·薛田

    混茫丕變造西阡,物象熙熙被一川。
    易覺錦城銷白日,難歌蜀道上青天。
    云敷牧野耕桑雨,柳拂旗亭市井煙。
    院鎖玉溪留好景,坊題金馬促繁弦。

    54 《古詩贈方希直》 宋·葉見泰

    吾友方濟寧,其人世希生。
    有如炎燉之雪,曙天之星。
    平生特立不徇俗,窮年矻矻,惟究心乎羲文周孔之遺經。
    一旦起作郡,卓然為群黎之怙恃,列牧之儀刑。

    55 《留題實相寺》 宋·章得象

    天臺四面翠如屏,洞穴幽奇地最靈。
    百尺巖中真像在,千年澗畔古松青。
    路傍斷石留神跡,壁上遺文缺舊銘。
    我是丹丘仙郡守,暫來猶似覺魂醒。

    56 《高陵篇(并序)》 明·盧熊

    高陵者,吳武烈皇帝所葬,在今平江盤門外三里。
    其妻吳夫人,子長沙桓王,皆附焉。
    至正廿三年冬十一月,熊與同郡沈征君伯熙父訪之。
    征君因言:“余向曾過此,聞父老言地屬沙湖金氏墓,上

    57 《和陶擬古九首》 宋·蘇軾

    馮冼古烈婦,翁媼國于茲。
    策勛梁武后,開府隋文時。
    三世更險易,一心無磷緇。
    錦繖平積亂,犀渠破余疑。

    58 《寶墨亭》 宋·蘇軾

    山陰不見換鵝經,京口空傳瘱鶴銘。
    瀟灑謫仙來作郡,風流太守為開亭。
    兩篇玉蕊塵初滌,四體銀鉤跡尚青。
    我久臨池無所得,愿觀遺法快沉冥。

    59 《端硯詩》 宋·蘇軾

    披云離北巖,度嶺入中夏。
    重藉剪楚茅,方函斲英檟。
    騷壇意莫逆,匠石語□侈。
    匪堊勞運斤,如帶防毀銙。

    60 《武昌西山(并敘)》 宋·蘇軾

    嘉祐中,翰林學士承旨鄧公圣求為武昌令,常游寒溪西山,山中人至今能言之。
    軾謫居黃岡,與武昌相望,亦常往來溪山間。
    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考試館職,與圣求會宿玉堂,偶話舊事。
    圣求嘗作《元次山洼樽銘》刻之巖石,因為此詩,請圣求同賦,當以遺邑人,使刻之銘側。

    * 關于遺銘的詩詞 描寫遺銘的詩詞 帶有遺銘的詩詞 包含遺銘的古詩詞(12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