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遺識的詩詞(678首)

    41 《邵文伯得玉蘭於昭亭持以見遺因求詩為作長句》 宋·李彌遜

    羲和呼龍曉耕煙,斗挹沆瀣膏瓊田。
    青女剪刻了不睡,瑤草競秀爭春妍。
    凝冰作膚露作胸,蕙花蘭干香蘅荃。
    仙人掌中太華小,上有玉井開叢蓮。

    42 《眉僧曉岑仆未之識也持缽求施既辭以貧則愿丐》 宋·馮時行

    門前剝啄遺兒應,客是平生不識僧。
    檀施咄嗟貧未可,詞場馳逐老猶能。
    識凌風月收孤思,乞與云山伴曲肱。
    我亦從來慚綺語,休將此段擬傳燈。

    43 《以六經左氏傳莊子遺伯中第有詩來謝次韻》 宋·樓鑰

    手披欲究百家編,奴婢年來識鄭玄。
    顧我幸多千卷富,念君未有一經全。
    詩書心醉不容醒,父子筆耕期有年。
    此但古人糟粕耳,更須從此悟真筌。

    44 《知府提舉訪求前守凌公遺跡忽于庭廡雨壓復壁》 宋·趙蕃

    辰人只識凌刑部,不識尚書晚歲官。
    晚歲功名益堪紀,辰人不識坐荒寒。

    45 《寄謝新安豐守胡達孝見遺近詩一軸便呈甘叔異》 宋·趙蕃

    向子識損益,揚雄愛清靜。
    我行蕭灘上,二宅駕輒命。
    而于酬唱中,又得胡安豐。
    詩作文選體,字有眉山蹤。

    46 《頃在杭叔驥以離湖日見懷詩相遺舟中無事取而》 宋·趙蕃

    江南千萬山,何許為吾棲。
    深林與豐草,本自麋鹿宜。
    長安冠蓋場,誰識杜拾遺。
    日赴鄭老飯,未救方朔饑。

    47 《以介庵集遺成父》 宋·趙蕃

    弟曾一識金川驛,兄蓋屢維干越舟。
    群書博極詩無敵,乞爾此匾無暗投。

    48 《題費肅校書遺事》 宋·葉適

    欲識隱居者,錄年費懿恭。
    卻辭金馬直,歸臥錫山峰。
    兩詔終不起,一瓢長自從。
    兒孫盡登第,勿剪舊栽松。

    49 《次韻薛秘書見遺玉臂格謝書則堂扁額》 宋·魏了翁

    人心之精微,未動孰為判。
    邪正介然形,君子小人斷。
    熙熙大雅歌,洋洋關雎亂。
    或覘時安樂,或識世屯難。

    50 《謝紹興石梅癯遺本堂二篆書》 宋·陳著

    飛下云閒玉箸書,忽如夢覺揖梅癯。
    古來髓脈今誰識,稱得山中老餓夫。

    51 《題點易窗道人蘇門遺嘯》 宋·陳杰

    書來草木吾臭味,詩有膽氣非黃冠。
    清溪研露一雙鶴,蘇門嘯空千仞鸞。
    愁連青燐引觸醉,憤入白虹提劍看。
    誰識道人心最苦,半壇霜月夜漫漫。

    52 《為牟德范題石湖遺墨意有未盡復賦五首》 宋·方回

    日長饑雀窺鐺釜,雨過跳蛙上灶爐。
    莫笑曬書亡玉軸,荊州還識半人無。

    53 《陪程元詔文彧李久善游漢州天寧元詔有詩見遺》 宋·郭印

    四海豈無兄弟親,氣合行須同父母。
    相逢坐語忽移時,不覺朝餐輒過午。
    品評人物妙雌黃,議論邦家人覼縷。
    危言齰舌久自吞,幽憤填膺欣欲吐。

    54 《謝徐獻可送款識刻》 宋·李處權

    九江使君何殷勤,千里遺我款識文。
    夏匜商鐘迄周鼎,良工模刻錙銖分。
    先秦述作知淵源,相斯不紹嗟無傳。
    歷載數千如昨日,人與寶器名俱鐫。

    55 《右司公致書顯上人并遺楮衾詩以贊之併簡都公》 宋·李處權

    緇徒中有人,籍甚初與顯。
    是非不掛口,好惡不入眼。
    終日但怡怡,言行無可揀。
    外相示枯槁,風味殊不淺。

    56 《李總干遺詩十四句師於一句之下加頌七句》 宋·釋印肅

    朝朝去禮拜,誰識丹霞在。
    打倒木佛燒,院主反招罪。
    得相而無相,參方會不會。
    如來非大身,老盧快踏碓。

    57 《鄉人徐辯道見過自云有升平遺自云有升平遺策》 宋·袁說友

    鄉翁初識面,獨往定何如。
    客舍風霜急,權門韋布疏。
    北書應有犬,南食尚無魚。
    身外只遺策,蒼苔空故廬。

    58 《余蓄石屏風十游稚宜喜而求之輒遺其一侑以五》 宋·曾豐

    太行王屋兩嵯峨,移置石圖置石間。
    指似行人無識者,化身吾恐是夸娥。

    59 《駕幸三會寺應制》 唐·上官昭容

    釋子談經處,軒臣刻字留。
    故臺遺老識,殘簡圣皇求。
    駐蹕懷千古,開襟望九州。
    四山緣塞合,二水夾城流。
    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獻酬。
    太平詞藻盛,長愿紀鴻休。

    離別寫人

    60 《南陽道中作》 唐·張九齡

    登郢屬歲陰,及宛懵所適。
    復聞東漢主,遺此南都跡。
    佳氣藹厥初,霸圖紛在昔。
    茲邦稱貴近,與世嘗薰赫。

    * 關于遺識的詩詞 描寫遺識的詩詞 帶有遺識的詩詞 包含遺識的古詩詞(67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