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遺老年的詩詞(911首)

    201 《送吳支使之長安》 唐·徐鉉

    幕府清資新雨露,高陽舊第久塵埃。
    百年遺老知誰在,應喜遼東鶴下來。

    202 《鷓鴣引 和周斡臣韻·中統五年三月十二日夜》 元·王惲

    門外東風駐馬蹄。
    月明庭樹綠陰稀。
    眼中時事驚天運,醉里游談似□機。
    思遠走,擬高飛。
    此心安得與時違。
    遺書浩蕩三千卷,未分窮愁老布

    203 《挽陳石遺翁長男公荊》 近代·陳三立

    殘年未滅思兒淚,今與而翁共此悲。
    我只吞聲延氣息,而翁猶及費文辭。
    互為藥誤天難問,獨許才強世所期。
    料得九冥憐二老,兵戈相望更何之。

    204 《文敬墜馬用予韻見遺再和一首》 明·李東陽

    我馬西行東客歸,歸心落日爭分飛。
    長安城中一掌地,顛倒鞭鞚隨裳衣。
    君時別向中書宅,兩日吾門斷雙屐。
    寧知此厄忽相遭,怪事驚從武昌得。

    205 《十二月二十三日華亭小泊》 宋·戴表元

    一一歌游處,今年又寂寥。
    雞聲生塢樹,蜃氣雜江潮。
    斑白尋遺老,丹青詫麗譙。
    衰懷緣子女,不憚往來游。

    206 《寄同年宗兄桐江府判去言五首》 宋·方回

    不識康廬真刺史,可憐德佑假平章。
    木綿老鬼死遺臭,萬古秋崖姓字香。

    207 《次韻謝平心胡祠監見惠生日五首》 宋·方回

    五朝遺老冠時賢,家祭猶無掩豆肩。
    文采春花洛陽苑,精神秋隼華峰巔。
    難兄共對三千字,晚境今開九十年。
    富貴朱門百雜碎,先生歸臥故廬全。

    208 《寄題云屋趙資敬啟蒙亭風雩亭二首》 宋·方回

    坤三變艮山,天一生坎泉。
    注谷未浩浩,滴石初涓涓。
    君子觀厥象,有若重稚然。
    更歷幾險阻,然后為巨川。

    209 《次韻感學事二首》 宋·方回

    風雩誰識舊童兒,法令今惟柱后師。
    刻棗誰書驚蕩盡,踏槐遺老嘆崩離。
    堂中授講亡高座,廡下題名剩續碑。
    奎壁不存齋舍改,端能為泯少年詩。

    210 《平心胡祠監誕日》 宋·方回

    五朝遺老四專城,年號凡經十四更。
    八袠即今逾少壯,七人從昔冠耆英。
    凍窗映雪能堅坐,泥屐看山只步行。
    清健如公天下少,平心心事十分平。

    211 《吾鄉朋友比多詩人宜進一步大則文公小亦龍溪》 宋·方回

    吾鄉南渡有儒真,二百年來兩絕倫。
    繼圣乾淳綿道統,代言炎紹冠詞臣。
    紫陽山可搜遺老,白玉堂堪踵后塵。
    □□苕溪漁隱學,單傳詩話作詩人。

    212 《楊隱父新開竹軒賦詩遺之》 宋·郭印

    擢干傍東崗,窮年閟幽獨。
    寒分渭水煙,瑩矗藍田玉。
    鑿戶清飚來,秀色鮮可掬。
    覉人初一見,洗盡塵土目。

    213 《強南坡自作墓銘生求挽詩》 宋·陸文圭

    年光催客過郵亭,八十馀翁尚典刑。
    見說近成遺老傅,未當上應少微星。
    屐香窠笑空題墓,實玩何須自乞銘。
    今古過觀惟一土,山童負狠醉劉伶。

    214 《和蓬萊老之兄卓宣教見遺》 宋·釋寶曇

    要結靈山未了緣,山中草木亦欣然。
    大江南北經年夢,明月東西一夜圓。
    龍象而今非故我,功名自古付華顛。
    相逢未必真相似,一嘯西風萬壑傳。

    215 《清涼禮先師遺像》 宋·釋紹曇

    白云迷谷云鋪階,老倒清涼眼著沙。
    若問普通年遠事,三千里外摘楊花。

    216 《小憩月華寺問智藥眉山兩公遺跡》 宋·曾豐

    韶溪經其前,曹溪緯其背。
    崢嶸兩溪間,月華得吾愛。
    開山不知誰,立屋已忘代。
    寺碑兵火余,斷石猶未廢。

    217 《師說》 唐·韓愈

    古之學者必有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高中文言文古文觀止議論老師

    218 《治安策》 兩漢·賈誼

    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
    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
    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胡可謂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數之于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夫射獵之娛,與安危之機孰急?使為治勞智慮,苦身體,乏鐘鼓之樂,勿為可也。

    古文觀止策略公文

    219 《北征》 唐·杜甫

    皇帝二載秋,閏八月初吉。
    杜子將北征,蒼茫問家室。
    維時遭艱虞,朝野少暇日。
    顧慚恩私被,詔許歸蓬蓽。

    戰爭憂國憂民

    220 《霍光傳(節選)》 兩漢·班固

    霍光,字子孟,票騎將軍去病弟也。
    父中孺,河東平陽人也,以縣吏給事平陽侯家,與侍者衛少兒私通而生去病。
    中孺吏畢歸家,娶婦生光,因絕不相聞。
    久之,少兒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貴幸。

    傳記

    * 關于遺老年的詩詞 描寫遺老年的詩詞 帶有遺老年的詩詞 包含遺老年的古詩詞(91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