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遺簪的詩詞(226首)
162
《挽韓母李氏》 宋·劉克莊
持家霜滿鬢,誓口鐵為心。
兄戴萬鐘祿,黔婁一布衾。
嘉賓懷截發,孤女感抽簪。
遺慶觀賢子,交游屬望深。
163
《冤婦行》 宋·文同
婉婉西鄰女,韶顏艷朝霞。
淑性自天與,少小傳令嘉。
孝愛親黨重,巧慧閭里夸。
其母最嬌憐,看若眼下花。
164
《元寂宮生祠行》 宋·洪咨夔
間臺珍館嚴鶴林,老桂鉅竹籠春陰。
騎鶴仙翁杳莫尋,適從何來貂插金。
裳佩丹青雜璆琳,旗旛繡采薰甲沉。
蕊函三洞羅森森,云璈九奏鏘愔愔。
166
《贈寫真李道士》 宋·蘇轍
君不見景靈六殿圖功臣,進賢大羽東西陳。
能令將相長在世,自古獨有曹將軍。
嵩高李師掉頭笑,自言弄筆通前身。
百年遺像誰復識,滿朝冠劍多傳人。
169
《禮部尚書洪公挽歌詞》 宋·葛立方
高材博識服簪紳,玉樹瑤林絕點塵。
氏族源流推肉譜,春秋褒貶藉調人。
膝間韻磬傳山水,枰上枯棋戰楚秦。
妙處不傳今已矣,遙瞻遺像淚沾巾。
170
《楊待制挽詞》 宋·韓元吉
妙齡著足道家山,壯歲升華玉筍班,千里麾符才假手,幾年香火竟投閒。
詩書坐命名家聲大,簪紱誰令壽歷慳。
太傅功名有遺恨,鵷雛凋落淚頻潸。
173
《寄婺州歐卿德孺》 宋·朱翌
醉翁遺跡遍江湖,何事東游不到吳。
遂使山川有遺恨,卻看孫子步清涂。
沈郎帶減傳千古,婺女星高近六符。
簪筆便當歸從上,蓋藍鞍錦照天衢。
174
《送王知事遷臺架閣》 元·楊維楨
河間王郎后王粲,文采風流發奇干。
十年挾策胄子學,博士先生此鄰縣。
登樓作賦少追騷,六代同風掃糜爛。
孰知王郎氣骨高,聲處箴官執□彈。
176
《招隱(五首)》 明·劉基
流水千百折,白云三四峰。
上有噴壑泉,下有凌霜松。
中有一老人,坐嘯巖間風。
素發垂兩肩,朱顏映青瞳。
178
《泛汝聯句》 宋·韓維
平居厭城郭,具舟泛清汝。
藍光一水遠,鐵色兩崖古。
日華動中流,沙紋亂前渚。
湍鳴達公橋,草綠襄王墓。
180
《次王帥韻》 宋·陳造
使君觴客及公榮,慰我他時渴德深。
已為穆生重設醴,更聞正始嗣遺音。
打圍紅袖留連舞,論檻黃花取次簪。
恰似雄邊臺上醉,回頭歲月嘆侵尋。
* 關于遺簪的詩詞 描寫遺簪的詩詞 帶有遺簪的詩詞 包含遺簪的古詩詞(22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