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遺地的詩詞(1369首)
721
《挽高季迪》 明·浦源
鼓罷瑤琴遂解形,蕭蕭日影下寒城。
薄田供祭遺妻子,新冢題名望友生。
地下未應消俠氣,人間誰肯沒詩名。
舊廬重過悲聞笛,欲賦《招魂》竟不成。
723
《老鷂行》 明·沈一貫
相州浮圖滅素云,佛徒四散靈光分。
有狐綏綏窟其頂,據危布巧張魔軍。
公然出入索祭賽,移精屋底驚釵裙。
幾村月下卷眠席,驅桃鞭棘喧相聞。
725
《龜頭山》 明·陶安
我聞龜頭山,乃在麻城縣。
東離八十里,高峻遠先見。
伸向南行,欲橋仍俯顫。
巨吻谽谺張,穹脊坼絞現。
726
《擬古(五首)》 明·童冀
生世無百年,孰究天地終。
寧知洛邑地,乃處陸渾戎。
古來遺世士,守雌知其雄。
我生七九年,始識廣莫風。
朔土恒早寒,況乃歲律窮。
發春諒不遠,行見星鳥中。
¤
727
《南徐暮泊登江上樓》 明·王逢年
煙波如眺武昌樓,宿鷺遙疑鸚鵡洲。
把酒江山遺事在,側身天地此生浮。
中流落照金陵繞,斷壘空城鐵甕秋。
亦是湘南哀郢客,兵戈垂老未歸舟。
728
《和馮員外秋日上陵》 明·魏允中
青山一望松楸地,紫禁遙分劍佩行。
斷壑有云猶捧日,高陵無樹不沾霜。
遺弓欲灑千秋淚,薦食頻修八月嘗。
向來多寵渥,不應西署老馮唐。
729
《丁孝子詩》 明·烏斯道
丁鶴年,精誠之心上達九天。
丁鶴年,精誠之心下達九泉。
先翁曾長武昌縣,死葬山中厄兵變。
山中父老懷甘棠,修筑堂封自相勸。
730
《醉歌行》 明·吳斌
登高取醉散我愁,倒臥城南百尺之酒樓。
出門但知行路苦,醉鄉可以逍遙游。
君不能遺身天地上玉京,又不能榮名將相專金城。
徒將綠發染春雪,風塵羈紲終無成。
735
《經鹽山廢縣》 明·楊文卿
何年移置青齊道,遺壤頹墉猶四圍。
白露滿田牛上冢,淡煙浮廟草鉤衣。
客過都當瓦礫后,鶴來豈止人民非。
秦宮漢殿亦興廢,天地無窮哀雁飛。
736
《抄書》 明·楊循吉
沉疾已在躬,嗜書猶不廢。
每聞有奇籍,多方必圖致。
手錄畏辛勤,數紙還投棄。
貿人供所好,恒輟衣食費。
739
《歌風臺》 明·葉向高
泗水亭邊御輦過,只今人說漢山河。
風云獨護興王地,父老爭傳擊筑歌。
酒散夕陽宮樹冷,臺臨春岸野花多。
最憐楚舞情愁絕,遺恨千秋尚不磨。
* 關于遺地的詩詞 描寫遺地的詩詞 帶有遺地的詩詞 包含遺地的古詩詞(136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