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道稱的詩詞(1032首)

    781 《賦黃鶴樓贈李公擇》 宋·蘇轍

    前年見君河之浦,東風吹河沙如霧。
    北潭楊柳強知春,樽酒相攜終日語。
    君家東南風氣清,謫官河壖不稱情。
    一麾夏口亦何有,高樓黃鶴慰平生。

    782 《次韻邦直見答二首》 宋·蘇轍

    真能一醉逃煩暑,定勝三杯御臘寒。
    自有詩書供永日,莫將絲竹亂風灘。
    舞雩何處歸春莫,叩角誰人怨夜漫。
    聞道丹砂近有術,錙銖稱火共君看。

    783 《奉同子瞻荔支嘆》 宋·蘇轍

    蜀中荔支止嘉州,余波及眉半有不。
    稻糠宿火卻霜霰,結子僅與黃金侔。
    近聞閩尹傳種法,移種成都出巴峽。
    名園競擷絳紗苞,密清瓊膚甘且滑。

    784 《次韻王適雪晴復雪二首》 宋·蘇轍

    驕陽得一雪,逾尺應更好。
    晨興視窗隙,驚見晴霞杲。
    九衢無停跡,狼籍須一掃。
    空余浩然氣,凜凜接清昊。

    785 《贈提刑賈司門青》 宋·蘇轍

    前年乘舟護南河,宛丘官舍酣且歌。
    去年持節憂犴獄,驅車道路日不足。
    今年春風塵土黃,遠赴三州議繇役。
    天子憂民法令新,整齊百事無閑人。

    786 《次韻遲初入宣河》 宋·蘇轍

    遠客安長道,低蓬稱小溪。
    云添濕帆雨,舟滯沒篙泥。
    草綠耕牛健,村深侯鳥啼。
    陶翁方作令,歸去未成題。

    787 《大行太皇太后挽詞二首》 宋·蘇轍

    內治隆三世,尊臨極九年。
    神孫克負荷,大業付安全。
    有道華夷靖,無心怨惡悛。
    和熹盛東漢,從此不稱賢。

    788 《送柳子玉》 宋·蘇轍

    柳侯白首郎,風格終近古。
    舊游日零落,新輩誰與伍。
    人情逐時好,變化無定主。
    試看近時人,相教蹈規矩。

    789 《示諸子》 宋·蘇轍

    老去惟堪一味閑,坐令諸子了生綠。
    般柴運水皆行道,挾策讀書那廢田。
    兄弟躬耕真盡力,鄉鄰不慣枉稱賢。
    裕人約己吾家世,到此相承累百年。

    790 《謝喬職方惠山菜》 宋·魏野

    山菜尋常見眼明,使君偏賜況新生。
    野人屈指皆知性,老圃從頭不識名。
    五鼎減來為異味,一筆添出稱閑情。
    兒童笑道真嘉饌,詩思因餐覺轉清。

    791 《寄贈華山致仕韓見素》 宋·魏野

    盡垂華發戀金門,獨乞懸車未五旬。
    清世一般為隱逸,碧霄兩處應星辰。
    繡衣脫下寧妨貴,錦帳眠來不稱貧。
    瀟灑易添新道氣,光陰難改舊風神。

    792 《雜詩四首》 宋·曾鞏

    皇皇謁荊人,伈伈遵陽虎。
    及覺一禮亡,翩然遂違魯。
    全身有遜接,直道無茍處。
    故稱圣如龍,屈伸茲可睹。

    793 《貞婦》 宋·李呂

    婉彼鄒氏女,其父嘗籍兵。
    嫁作耕夫妻,婦道以勤稱。
    厥夫惰農業,居肆寄郊坰。
    薪爨不時給,貯粟未滿瓶。

    794 《癸丑七月十九日以老病分任諸子以家務因為詩》 宋·李呂

    子舍分勞非獲已,息肩養疾樂閒居。
    家傳道義頻加意,俗愛便宜莫計渠。
    要是人人躬孝悌,更令世世飽詩書。
    從今光大成吾志,可免時稱賤丈夫。

    795 《酬令裕見寄之什》 宋·李呂

    伯才不鼓琴,良為知音撤。
    淵明琴無弦,荊扉晝常閉。
    吾道傳滄洲,初不待識別。
    叔孫志諧俗,禮樂用綿蕝。

    796 《建康六感·宋》 宋·劉子翚

    寄奴真偉人,落拓龍潛地。
    據筵呼五木,已有吞世氣。
    世期值陽九,天綱日淪夫。
    偏邦可跨州,卑號猶稱帝。

    797 《送無為倅張南仲歸吉州》 宋·王之道

    吾友李粹老,少也游膠庠。
    六年得一第,自謂貴且昌。
    衽席不知戒,飛黃中道僵。
    三閱大淵獻,歲月亦已長。

    798 《有薦胡仁叔歷陽令者仁叔以詩送知已暇日楊德》 宋·王之道

    四海皆兄弟,三界是道場。
    果且無彼我,安用分封疆。
    胡公歷陽來,氣焰何可當。
    威嚴走邸吏,不露太守章。

    799 《酬潘縣尉》 宋·王之道

    堯明文采燦星宿,子全道義高金玉。
    傷哉二子不可見,墓上悲風號拱木。
    逢君論在友話偶及,令我吞聲為渠哭。
    因渠感君不我鄙,遠寄錦囊詩一軸。

    800 《因納上人寄題望江張氏春暉亭詩》 宋·王之道

    青青原上草,初和殆毫芒。
    邇來沒蓬蒿,似有三尺強。
    春暉主發生,萬物資余光。
    遲遲雖不暴,萋萋自能長。

    * 關于道稱的詩詞 描寫道稱的詩詞 帶有道稱的詩詞 包含道稱的古詩詞(103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