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道士的詩詞(743首)

    581 《題道士瀟碧》 宋·姚勉

    此君蒼蒼誰手植,萬個瑯玕列如戟。
    翠寒綠凈不可唾,一片化作瀟湘碧。
    堂中有人有詩癖,日坐清陰聽玉擊。
    巖廊舜正南風琴,不作江邊淚斑滴。

    582 《贈云谷道士》 宋·胡仲弓

    身形如野鶴,飛去每離群。
    玉馨隨緣定,金丹與眾分。
    渴搖花上露,臥枕谷中云。
    傳得九仙訣,修真好似君。

    583 《吊柴道士》 宋·馬廷鸞

    老子猶龍不可親,莊周與蝶孰為真。
    補還石鼎吟邊句,飛作臨皋夢里人。

    584 《尋郭道士不遇》 宋·趙文

    問師云已出,杖履水東灣。
    世上方多事,山中亦小閑。
    竹光新雨后,禽語夕陽間。
    自出云關去,鐘聲送我還。

    585 《夜和陳道士韻》 宋·仇遠

    石銚溪芽活火烹,旋燒敗葉帶枯藤。
    路遙難遞中{氵霝}水,且試梅花澗底冰。

    586 《夜和陳道士韻》 宋·仇遠

    三白先春慰客情,瑤林照耀夜窗明。
    淺斟低癡兒女,那得工夫問雪聲。

    587 《送田道士歸茅阜》 宋·仇遠

    我愛孟東野,君師田子方。
    放舟游瀨水,飛舄返華陽。
    有酒須同酌,真情不可忘。
    仙源橋下徑,何日共徜徉。

    588 《留九宮山封道士飯因贈》 宋·董嗣杲

    菜本芃芃剪青玉,饌成澆飯填清腹。
    孤鶴出自九宮山,雙眸如鶻步如鹿。
    我聞深谷少得鹽,食淡眠幽體已仙。
    軒軒意趣神氣全,中壽亦過八十年。

    589 《寄廬山道士二首》 宋·董嗣杲

    才懷故里馀清夢,方說廬山得好詩。
    何日與師傳菊酒,劇談浩劫未分時。

    590 《寄廬山道士二首》 宋·董嗣杲

    常常有約尋幽趣,汩汩無從避俗喧。
    欲斷世間千萬事,須窮紙上五千言。

    591 《到胡道士草庵二首》 宋·王炎

    綠陰啼鳥戶庭幽,解帶聊為一夕留。
    行李未知何日了,轉蓬方覺此生浮。
    市朝役役兔三窟,今古悠悠貉一丘。
    得似黃冠林下住,何須控鶴上瀛洲。

    592 《陳張甘三道士和篇繼至用元韻并謝之》 宋·王炎

    疑有幽人是少微,支筇特地叩巖扉。
    清風度竹邀人住,暗水浮花送客歸。
    鶴在青田違畢弋,琴號白雪繞紋徽。
    明朝回首云山隔,撲撲紅塵又滿衣。

    593 《題熊道士遐觀閣》 宋·王炎

    伐翳旋開清曠,樓居便覺超然。
    注目青山有盡,游心碧落無邊。

    594 《酬白云張道士惠詩》 宋·王炎

    不但學仙仍學詩,年來古錦富珠璣。
    卻疑汗漫騎鯨李,誤向天臺訪子微。

    595 《題李道士揖云軒》 宋·王炎

    獨酌樽中綠醑,自橫膝上瑤琴。
    笑揖白云為伴,愛渠舒卷無心。

    596 《寄玉笥山沈道士》 唐·徐鉉

    珍重江南沈鍊師,未曾相識久相思。
    已全真氣能從俗,不墜家風善賦詩。
    玉笥共游知早晚,金貂回雇覺喧卑。
    多慚書札遙相問,更望刀圭換白髭。

    597 《踏云行 道士索》 元·馬鈺

    東布煙蘿,西排雪柳。
    秦川渭水添清秀。
    四方八表涌金蓮,祥光瑞氣輕輕覆。
    九轉經營,一時功就。
    自然玉殿成無漏。
    三清高坐寶花臺,誰知

    598 《踏云行 真武宮道士索》 元·馬鈺

    真武藏機,真君棄假。
    榮華富貴須當舍。
    手持慧劍樣三尸,龜蛇一氣相迎迓。
    錄應通明,神清幽雅。
    知白守黑些兒話。
    愿人省悟踏云行,好來

    599 《京師懷吳中黃道士》 明·袁凱

    吳下黃師我所憐,江湖離別又三年。
    家貧似為耽詩句,世亂誰能與酒錢。
    溪上瓜田應蔓草,沙邊茅屋正風顛。
    稍待東南春水綠,老夫書札寄吳船。

    600 《朝天宮觀方道士所畫三山圖(三首)》 明·袁凱

    東流弱水不勝塵,漢武樓臺空自陳。
    欲借橫江孤鶴去,須憑南岳魏夫人。

    * 關于道士的詩詞 描寫道士的詩詞 帶有道士的詩詞 包含道士的古詩詞(74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