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遍野的詩詞(370首)

    301 《田舍》 宋·張栻

    竹葉帶曉露,茅檐起炊煙。
    蛩吟枯草根,犬吠壞垣邊。
    田家亦何營,生理固足憐。
    風霜摧我稼,稂莠長我阡。

    302 《宿毗沙院諸友相送》 宋·王灼

    出門風喧號,半道雨飄灑。
    行役已堪厭,投宿小蘭若。
    蔥籠林樾中,一徑僅容馬。
    古屋數十櫞,佛事走村社。

    303 《遠老惠雪中觀梅詩次韻以謝》 宋·吳芾

    山頭飛雪已漫漫,云散須臾復見山。
    踏雪不辭來野外,愛梅須遍走林間。
    為憐孤艷思經目,擬索疏枝笑解顏。
    師肯相過宜及早,預愁花點綠苔斑。

    304 《代求子紹上魏邸壽詩》 宋·樓鑰

    皇家基業天與隆,金枝玉葉槃石宗。
    我皇圣德摩蒼穹,朱邸森列慶所鐘。
    仲氏吹箎何雝雝,云夢八九羅心胸。
    群經讀遍巾箱中,筆端豪氣舒長虹。

    305 《林和叔侍郎龜潭莊》 宋·樓鑰

    頃年曾記游花谿,宗樞潭府谿之湄。
    徘徊其上嘆秀爽,宜有英才瑞明時。
    巖巖林公天與奇,勁氣不為金石移。
    少以六義鳴上庠,游宦所至英聲馳。

    306 《乙巳春次中隱先生韻》 宋·楊冠卿

    密勿籌帷今幾春,故山猿鶴尚關情。
    中書歷遍令公考,樂道要從莘野耕。

    307 《有懷二首》 宋·趙蕃

    憶我官白下,梅蕊破臘前。
    維時初識君,共呼江南船。
    我作七字句,君答如倒弦。
    自茲三年游,如篪復如塤。

    308 《宿汪山之福田院》 宋·趙蕃

    前身云水僧,今世山林士。
    游方未能遍,行腳方自此。
    朝行或官程,夜宿必野寺。
    我自幽有期,人言癡了事。

    309 《是夕微雨》 宋·趙蕃

    臘雪財覆地,春雨不溜瓦。
    天公務塞責,人意自嫌寡。
    豈惟田未耕,況是麥在野。
    安得三日霖,滂沱遍天下。

    310 《招謝丈簽判出郊》 宋·趙蕃

    桃李競芳春,晨妝故斬新。
    周遭遍晴野,絡繹動游人。
    閉戶端無事,命車當及辰。
    澄流帶修竹,足以奉清真。

    311 《題張提舉園》 宋·葉適

    竹外萬云合,荷心一雁來。
    若無歌舞鬧,應有鬼神猜。
    野岸鋤難遍,幽根暖易栽。
    前山未放入,好閣更南開。

    312 《湖上口占》 宋·鄭清之

    賣葑千艘底處藏,媧天濯熱臥湖光。
    山云既雨猶相逐,水草無花亦自香。
    野徑遍穿人借問,僧茶旋點客先嘗。
    翻思舉世趨炎者,誰識蘋風五月涼。

    313 《游瀟東和徐文淵》 宋·徐照

    天吏今如隱,相隨步野坡。
    山高臨古郡,天小入江波。
    香草春生遍,幽禽暮見多。
    更增游岳思,昨有寺僧過。

    314 《歸別墅》 宋·周文璞

    幽棲久不到,猿鶴擅藤蘿。
    叢絳生將遍,流泉咽更多。
    鄰翁新釀熟,野寺暮鐘和。
    亦有經行者,來觀倚杖歌。

    315 《清明日書事》 宋·周文璞

    蒼弁一如楚執珪,思想越吟身自低。
    澗水又如古智士,縱橫流轉多滑稽。
    雜花半開已倏落,如怨曠女離深閨。
    幽禽自呼復相命,如譴逐魄傷穹棲。

    316 《轆轤體》 宋·周文璞

    野人無事時,常誦極玄時。
    寫遍千山寺,吟行九曲溪。
    誰為補天手,同是決云兒。
    欲去無人問,今霄醉似泥。

    317 《贈朱道人》 宋·王柏

    道人跨鶴遍天涯,偉觀絕景收拾歸。
    點頭濡墨茅屋下,乘興吐出胸中奇。
    百尺生綃冰樣潔,落筆一埽風雨馳。
    遠水拍天窮萬折,怪石磽確蹲熊羆。

    318 《煙波亭避暑》 宋·周弼

    澄江橫匹練,月洗黃羅扇。
    捲盡白云衣,常星撒沙見。
    天低欲就人,夜色凝深澱。
    欻吸動微光,時絣斗間線。

    319 《婺源道中》 宋·方岳

    夢中綠遍謝家池,夢覺山村雪擁籬,盡道春寒花未在,曉來開到野棠梨。

    320 《春日》 宋·衛宗武

    化工溥至仁,生機運不停。
    榮觀遍原野,宇宙一丹青。

    * 關于遍野的詩詞 描寫遍野的詩詞 帶有遍野的詩詞 包含遍野的古詩詞(37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