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逸蹤的詩詞(57首)
21
《滿江紅》 宋·趙磻老
見說春時,新波漲、二川溶溢。
今底事、沙痕猶褪,石渠慳碧。
人意不須長作解,興來便向杯中覓。
縱茂從修竹記山陰,千年一。
渡江愛國
22
《北山移文》 南北朝·孔稚珪
鐘山之英,草堂之靈,馳煙驛路,勒移山庭:夫以耿介拔俗之標,蕭灑出塵之想,度白雪以方潔,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
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萬乘其如脫,聞鳳吹于洛浦,值薪歌于延瀨,固亦有焉。
豈期終始參差,蒼黃翻覆,淚翟子之悲,慟朱公之哭。
乍回跡以心染,或先貞而后黷,何其謬哉!嗚呼,尚生不存,仲氏既往,山阿寂寥,千載誰賞!世有周子,雋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
古文觀止諷刺散文
23
《西都賦》 兩漢·班固
漢之西都,在于雍州,實曰長安。
左據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華、終南之山。
右界褒斜、隴首之險,帶以洪河、涇、渭之川。
眾流之隈,汧涌其西。
敘事議論
24
《答宣闐司理》 宋·梅堯臣
風賦義趣深,傳訓或得失。
後人語雖淺,辨識猶百一。
歐陽最我知,初時且尚窒。
比以為橄欖,回甘始稱述。
25
《喜晴》 宋·曾鞏
天晴萬里無纖風,江平水面磨青銅。
光華逸發萬物上,精氣夐與扶桑通。
我行江漢道苦惡,十步九折遺西東。
況遭積雨駕高浪,沙翻石走相撞舂。
26
《二鬼》 明·劉基
憶昔盤古初開天地時,以土為肉石為骨,水為血脈天為皮
,昆侖為頭顱,江海為胃腸,蒿岳為背膂,其外四岳為四
肢。
四肢百體咸定位,乃以日月為兩眼,循環照燭三百六十骨
27
《滿江紅·雨澀風慳》 宋·洪邁
雨澀風慳,雙溪閟、幾曾洋溢。
長長是、非霞散綺,岫云凝碧。
修禊歡游今不講,流觴故事何從覓。
待它時、水到卻尋盟,籌輸一。
28
《武夷山》 宋·陳觀
郵亭立溪端,上有石鼓字。
回顧溪水中,石鼓安所置。
移舟激清流,前山郁蒼翠。
一曲遽停橈,尋真步幽邃。
31
《蓬萊行》 宋·錢公輔
蓬萊謫居香案吏,此語昔自微之始。
后人慷慨慕前芬,高閣雄名由此起。
一從圮廢知幾年,棟摧礎斷埋空山。
遺蹤馀址杳何處,惟有竹樹荒蕪閒。
32
《游大滌》 宋·俞茂實
未了煙霞痼,來從大滌游。
一區藏世界,九鎖閟林丘。
寒翠霏霏起,春波慢慢流。
人間空岱岳,海上謾瀛洲。
33
《雷殿畫壁》 明·鄧韨
藝苑有精能,凝神始臻理。
筆端具天人,難以茫昧擬。
致道古仙都,山水麗清美。
雷宮設像畫,種種盡其技。
37
《上清詞》 宋·蘇軾
南山之幽,云冥冥兮。
孰居此者?帝側之神君。
君胡為兮山之幽,顧宮殿兮久淹留。
又曷為一朝去此而不顧兮,悲此空山之人也。
39
《晚晴》 宋·陳與義
幽臥不知晴,檣梢見斜日。
披衣起四望,天際山爭出。
光輝渚蒲凈,意氣沙鷗逸。
避盜半九圍,兩腳不遺力。
40
《湖學別蘇召叟》 宋·劉過
失學老無成,寧不心自慊。
子聊生吾后,逸俟眼未見。
委身入罏錘,顧此金百煉。
有如頑鈍質,豈可便磨劃。
* 關于逸蹤的詩詞 描寫逸蹤的詩詞 帶有逸蹤的詩詞 包含逸蹤的古詩詞(5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