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通通的詩詞(1002首)

    961 《方公說通直見示與小子京和答棋詩四篇因次本》 宋·蘇頌

    思涌如傾潮汐池,才高早契圣明知。
    省中一語開天意,江表三年得吏師。
    通舊辱投文舉刺,可人欣對費袆棋。
    更觀麗句貽初學,豈謝韓公薦士詩。

    962 《方公說通直見示與小子京和答棋詩四篇因次本》 宋·蘇頌

    衰病常求飲上池,藥投堅痞苦難知。
    間揮綠綺歌三樂,靜玩韋編誦九師。
    縱有文章憂瓿醬,劇無機智懶行棋。
    愛君高唱多才思,撩摘羈懷入小詩。

    963 《方公說通直見示與小子京和答棋詩四篇因次本》 宋·蘇頌

    久縱間僻向滄池,忽見嘉賓喜可知。
    觸熱正煩思美廕,臥疴方苦遘良師。
    欲留盡興時須飲,要取忘憂祗有棋。
    二者已欣陪造適,解頤仍得鼎來詩。

    964 《送句湛太博通守汝陰》 宋·蘇頌

    天漢南通潁水清,新恩監郡赴官榮。
    數舟旗鼓家人喜,兩岸壺漿父老迎。
    暫試吏能收治績,蚤聞時譽伏朝纓。
    十年京國同游者,何日如君補外行。

    965 《送薛宗孺通理并州》 宋·蘇頌

    河東望族衣冠盛,漢署潛郎閥閱優。
    久擅才名宜治劇,又分朝寄去監州。
    民風近古藩房肅,邊候無塵戍役休。
    元帥正求賢者佐,得君應喜助咨謀。

    966 《和通判白同朝散見別》 宋·蘇頌

    樂土民勤不帶牛,觀農時得看耕樓。
    老慚臥閣思投紱,恩假祠宮換典州。
    就第未荒三徑菊,過江無俟五湖舟。
    題輿別乘方騰逸,詎肯相從物外游。

    967 《送許當世職方通判泉州》 宋·蘇頌

    仕宦遠故鄉,古人之所譏。
    懷祿去養親,千鐘且為微。
    當世粹州行,二美其庶幾。
    符竹非不貴,誠與雅志違。

    968 《送朱郎中壽昌通判河中府》 宋·蘇頌

    邶詩詠凱風,以成孝子志。
    鄭人復君母,傳稱能錫類。
    中郎常有懷,生不識所恃。
    登朝雖厚祿,當食每忘饋。

    969 《次韻奉酬通判姚郎中宴望湖樓過昭慶院暮歸偶》 宋·蘇頌

    山半樓臺繞曲堤,水風當夏卻炎威。
    常思遍覽前朝跡,自恨勞生暇日稀。
    偶到上方憑檻久,怳如員嶠躡云飛。
    白蓮舊社空遺址,有幾人從此路歸。

    970 《解秩西還夕次葛驛二通判與簽判學士留府諸君》 宋·蘇頌

    遠行車馬出西城,風義相高一府傾。
    留幕經年叨主諾,郵亭終夕困飛觥。
    人煙數舍將歸路,霜月三冬愴別情。
    政拙自慚無惠愛,尚憑河潤慰群氓。

    971 《寄通州徐居厚使君》 宋·孫應時

    珍重通州守,凝香足燕清。
    海風喧夜永,江日湯春明。
    未廢于燈讀,應添折發生。
    長沙休賦鵩,歸作漢公卿。

    972 《寄通州徐居厚使君》 宋·孫應時

    久已安時論,狂因嘆史才。
    及知前輩少,誰說過江來。
    日月間難得,星霜老易催。
    陽秋百年事,作意莫遲回。

    973 《鄞城通守廳和潘文叔梅花韻》 宋·孫應時

    未將春草貯鳴蛙,寂寞西湖處士家。
    正喜數枝斜更好,聊沽一醉醒還賒。
    骨清是我氷霜侶,心賞從渠錦繡華。
    不厭相過娛夜永,摘芳和雪試煎茶。

    974 《圓通至樂亭見月戲留》 宋·王洋

    潑黛長空月正濃,與師山路少從容。
    莫貪豪侈牛心炙,來看孤圓馬耳峰。

    975 《叔孫通》 宋·徐鈞

    秦府藏書熟見聞,三王遺意可追尋。
    如何綿蕞因秦陋,古禮淪亡恨到今。

    976 《王通》 宋·徐鈞

    太平十二策空陳,得似河汾講道真。
    縷指隋唐名將相,多君交友與門人。

    977 《石窗通人上南游并謁劉后村》 宋·薛嵎

    所師交與島,知已又應難。
    羽檄邊烽急,風霜歲事殘。
    出家忘路遠,度海識天寬。
    文暢浮屠者,當時亦慕韓。

    978 《古風一首奉送淳叟太博通守豫章》 宋·喻良能

    劉侯精神秋隼緊,高論懸河傾不盡。
    至尊動卮色嗟諤,權幸切齒畏謇謇。
    致君未覺賈誼疏,濟時尚嫌馬周窘。
    三年博士向見治,萬卷蟠胸一何敏。

    979 《題李通判斷橋圖》 宋·喻良能

    平生心地夷坦,一旦足跟崄巇。
    不是籃輿安穩,只應神物護持。

    980 《題李通判斷橋圖》 宋·喻良能

    橋上筍輿岌岌,橋下浪波沄沄。
    但覺往來無惱,不知觀者傷神。

    * 關于通通的詩詞 描寫通通的詩詞 帶有通通的詩詞 包含通通的古詩詞(100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