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通路的詩詞(1553首)

    861 《觀音詩》 宋·釋契適

    金沙池裊玉蓮馨,殿閣階墀盡水精。
    云化路歧通萬國,風飄舟楫濟群生。
    座妝珪璧霜猶暗,衣綴珠璣月不明。
    若向險途逢八難,只勞心念諷持名。

    862 《頌古三十一首》 宋·釋如本

    不出漫漫草路遮,出門猶更隔天涯。
    回機踏著通霄路,何處青山不是家。

    863 《句》 宋·釋尚能

    潤珠泉路通關市,種玉仙翁寄版圖。

    864 《偈傾一百六十九首》 宋·釋智朋

    全身坐在正覺山中,要行便行要用便用。
    明星現處路頭通,十倍慈悲成脫空。

    865 《頌古一○一首》 宋·釋子淳

    白云深處路難通,擬問蹤由已涉功。
    掛角羚羊無影跡,從容還落正偏中。

    866 《陽朔山》 宋·宋咸

    獨起獨高雄入漢,相耀相映翠成堆。
    若非群玉崑西至,即是三峰海上來。
    疑有洞天通日月,絕無樵路到塵埃。
    如何得似巨靈手,擘向天家對鳳臺。

    867 《朱子庵》 宋·宋煜

    仙人自昔好樓居,怪石棱層倚碧虛。
    見說通天中有路,世間何處覓飆車。

    868 《延祥寺》 宋·孫直臣

    雷雨隨車上寶坊,僧夸山味最悠長。
    地靈終日無塵到,天凈常時見海光。
    神雀羽毛多隱晦,臥龍頭角本軒昂。
    石樓本是通仙路,十里香燈屬梵王。

    869 《和經略直閣寺丞贈劉升之蟄龍巖二首》 宋·唐弼

    倚天寒碧鎖嵌空,咫尺丹霄有路通。
    莫向明時縮頭角,風云只在笑談中。

    870 《華蓋山》 宋·唐元齡

    巍然獨立九霄中,勢壓稀廬亙華嵩。
    搗藥聲高蟾闕近,乘槎路涉鵲橋通。
    三更見日生滄海,六月飛霜下翠空。
    好挾千年王子晉,玉笙輕度碧桃風。

    871 《甲戌廷對后到洞霄丙戌假守新安又得寄徑成詩》 宋·汪立中

    憶昔尋幽興未終,重來洞府訪仙翁。
    十年塵世身將隱,千年華陽路暗通。
    山水只如前日好,松杉似與老人同。
    明朝又入黃塵去,回首青山一夢中。

    872 《游大滌》 宋·王溉

    山合群峰路屈盤,溪行九折勢蜿蜒。
    云根長伴仙人跡,元蓋潛通大滌天。
    玉殿香消人寂寂,石壇花落草芊芊。
    黃冠解識尋幽興,為洗寒鐺煮碧泉。

    873 《空明洞》 宋·王玨

    瑤草琪花半已空,洞門寂寂自春風。
    千秋只鶴無時返,安得蓬萊有路通。

    874 《梅》 宋·王洋

    凍思嚼蕊嗅寒芳,隔月春非道路長。
    作意開籬通野岸,等閑尋步到池塘。

    875 《石淙》 宋·王贊

    磴道山巖下,茅楹竹樹中。
    深潭魚可見,攢石路才通。
    坐聽潺湲碧,縣思爛熳紅。
    平生丘壑志,覽此興何窮。

    876 《游玉仙諸洞戲題碧云石崖》 宋·王執禮

    已從鹿巖游,更入龍洞去。
    橫足螃蟹行,連臂猿猱度。
    滑徑鏗蠟屐,陰崖然樺炬。
    振策扶顛隮,捫蘿猛攀附。

    877 《金山寺》 宋·翁逢龍

    波濤涌處浮雙塔,塔影高低樹影邊。
    山下雖無歸寺路,門前卻有過淮船。
    石峰隔水難尋水,井脈通泉易得泉。
    聞說老龍歸洞口,幾回驚起定僧禪。

    878 《東巖》 宋·吳衍

    滿壁云濤倚太空,雙崖一線路微通。
    幾年勝概埋荊棘,好事山翁始發蒙。

    879 《有客一首寄溫陵史君趙侍郎涯》 宋·五邁

    有客室自泉,為我出嘉話。
    泉得趙史君,誰人不稱快。
    天生冰玉姿,系出龜琴派。
    標峻埒昭回,氣清融沆瀣。

    880 《延福寺》 宋·謝諤

    閱世巖松古,隨人徑蘚斑。
    樓臺去冉冉,沙石水潺潺。
    興出崎嶇外,身行杳靄間。
    通天知有路,一笑檻前山。

    * 關于通路的詩詞 描寫通路的詩詞 帶有通路的詩詞 包含通路的古詩詞(155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