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通目的詩詞(528首)

    41 《謝通講師五偈》 宋·釋正覺

    得得客來窺大方,松間目擊揖歸堂。
    秋橫兩眼瞳人碧,云擁三衣梔子香。
    奪席胸襟君隗礧,愕鄰須發我滄浪。
    竹床相對夜深語,河漢濯磨星斗光。

    42 《目疾》 宋·王洋

    天公嗔我眼長白,故著昏埃阿堵中。
    不怪參軍談瞎馬,但妨中散送飛鴻。
    著籬令惡誰能對,損讀方奇定有功。
    九惱從來是佛種,會如那律證圓通。

    43 《常通判惠虞美人花亦名雙魚兒花》 宋·袁說友

    好景無窮巷,名園有異姿。
    春今十分好,花又一番奇。
    比目紅綃結,雙魚碧玉枝。
    孤窗還遣伴,空憶美人詞。

    44 《觸目》 宋·曾豐

    筆頭紙上兩無功,擁被開篷眼自空。
    石脈直尋江脈去,山光元與水光同。
    春隨草木高低到,氣并乾坤里外通。
    反顧有吾即無物,卓然獨立太虛中。

    45 《沿衡陽而下觸矚目撫懷》 宋·曾豐

    湖深無敵岳無倫,流峙云胡各駿奔。
    水守以兼常下下,山□□分固尊尊。
    蒼梧螻蟻慕虞舜,彭蠡膻鯨切屈原。
    吾與大通合為一,有懷何必問乾坤。

    46 《石淙(相王時作)》 唐·李旦

    奇峰嶾嶙箕山北,秀崿岧峣嵩鎮南。
    地首地肺何曾擬,天目天臺倍覺慚。
    樹影蒙蘢鄣疊岫,波深洶涌落懸潭。
    □愿紫宸居得一,永欣丹扆御通三。

    47 《春臺望》 唐·李隆基

    暇景屬三春,高臺聊四望。
    目極千里際,山川一何壯。
    太華見重巖,終南分疊嶂。
    郊原紛綺錯,參差多異狀。

    秋游抒情

    48 《途中述懷》 唐·李百藥

    伯喈遷塞北,亭伯之遼東。
    伊余何為客,獨守云臺中。
    途遙已日暮,時泰道斯窮。
    拔心悲岸草,半死落巖桐。
    目送衡陽雁,情傷江上楓。
    福兮良所伏,今也信難通。
    丈夫自有志,寧傷官不公。

    49 《洞庭湖》 唐·宋之問

    地盡天水合,朝及洞庭湖。
    初日當中涌,莫辨東西隅。
    晶耀目何在,瀅熒心欲無。
    靈光晏海若,游氣耿天吳。

    50 《與趙冬曦尹懋子均登南樓》 唐·張說

    危樓瀉洞湖,積水照城隅。
    命駕邀漁火,通家引鳳雛。
    山晴紅蕊匝,洲曉綠苗鋪。
    舉目思鄉縣,春光定不殊。

    51 《奉和圣制御春明樓臨右相園亭賦樂賢詩應制》 唐·王維

    復道通長樂,青門臨上路。
    遙聞鳳吹喧,闇識龍輿度。
    褰旒明四目,伏檻紆三顧。
    小苑接侯家,飛甍映宮樹。

    52 《胡居士臥病遺米因贈》 唐·王維

    了觀四大因,根性何所有。
    妄計茍不生,是身孰休咎。
    色聲何謂客,陰界復誰守。
    徒言蓮花目,豈惡楊枝肘。

    53 《林園即事寄舍弟ヨ(次荊州時作)》 唐·王維

    寓目一蕭散,銷憂冀俄頃。
    青草肅澄陂,白云移翠嶺。
    后沔通河渭,前山包鄢郢。
    松含風里聲,花對池中影。

    邊塞民族友好和平

    54 《仙谷遇毛女意知是秦宮人》 唐·常建

    溪口水石淺,泠泠明藥叢。
    入溪雙峰峻,松栝疏幽風。
    垂嶺枝裊裊,翳泉花濛濛。
    夤緣齋人目,路盡心彌通。

    唐詩三百首秋天寫景抒情

    55 《洛陽主簿叔知和驛承恩赴選伏辭一首》 唐·劉長卿

    仲父王佐材,屈身仇香位。
    一從理京劇,萬事皆容易。
    則知無不可,通變有馀地。
    器宇溟渤寬,文鋒鏌铘利。

    借景抒情懷古

    56 《贈別于群投筆赴安西》 唐·劉長卿

    風流一才子,經史仍滿腹。
    心鏡萬象生,文鋒眾人服。
    頃游靈臺下,頻棄荊山玉。
    蹭蹬空數年,裴回冀微祿。

    57 《洛陽主簿叔知和驛承恩赴選伏辭一首》 唐·劉長卿

    仲父王佐材,屈身仇香位。
    一從理京劇,萬事皆容易。
    則知無不可,通變有馀地。
    器宇溟渤寬,文鋒鏌铘利。

    58 《贈別于群投筆赴安西》 唐·劉長卿

    風流一才子,經史仍滿腹。
    心鏡萬象生,文鋒眾人服。
    頃游靈臺下,頻棄荊山玉。
    蹭蹬空數年,裴回冀微祿。

    59 《放歌行》 唐·孟云卿

    吾觀天地圖,世界亦可小。
    落落大海中,飄浮數洲島。
    賢愚與蟻虱,一種同草草。
    地脈日夜流,天衣有時掃。

    60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還,兼欣克復之美書懷示息秀才》 唐·李白

    黃口為人羅,白龍乃魚服。
    得罪豈怨天,以愚陷網目。
    鯨鯢未翦滅,豺狼屢翻履。
    悲作楚地囚,何日秦庭哭。

    * 關于通目的詩詞 描寫通目的詩詞 帶有通目的詩詞 包含通目的古詩詞(52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