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通目的詩詞(528首)
401
《平翠閣》 宋·陳師道
我家山水間,耳目厭華麗。
聞道浙西山,經年通夢寐。
從為遠游客,忘郤歸來計。
欲買湖上田,謝絕人間世。
404
《細君》 宋·曹勛
族類皆有偶,所偶各有方。
我本漢家女,遠嫁烏孫王。
言語既不通,嗜欲寧相當。
生肉以為食,膻酪以為漿。
407
《東湖感事二首》 宋·李石
一官職檄冷秋水,盡日量書接夜燈。
老去髭須無可染,秋來面目自生憎。
湖通堰尾聽泉激,日出山尖見雪層。
結習未除江海客,不忘回首夢觚棱。
408
《劉侍郎見和再用韻》 宋·王之望
大方廣佛三身具,境號華嚴普賢住,三千凈土毛孔吞,百億化身塵剎赴。
底事眉山跡偏顯,端由象法時將暮。
三乘不起正信心,一線頓開方便路。
409
《峽中賦百韻》 宋·李流謙
振奇欲何夸,頗疑造物者。
兩山擘其間,放此江東瀉。
不知太古前,宇宙孰壞冶。
疏鑿著夏書,固自人力假。
410
《東州行上費檢正》 宋·李流謙
東州十剎如西州,東州幽爽西喧湫。
登臨在在有佳處,我來無事得縱游。
望川致爽兩奇特,云煙流通東與北。
一為清淑一曠遠,清者發興遠快目。
411
《觀小兒甕戲》 宋·李流謙
五歲小兒初學涉,絕藝亦知天所賦。
想見九牛可倒曳,已堪赤手擒猛虎。
向來甕戲真偉觀,儻非目擊嗤浪語。
器小猶須百斤重,兵以壯夫端恐仆。
412
《題水墨羅漢》 宋·李洪
大士神通超一切,果成道備棲覺地。
龐眉山立孰寫真,水墨良因作游戲。
明窗棐幾氎巾凈,竹爐柏子香云細。
條繩乍解目增明,短幅溪藤聯數紙。
414
《送潚丞剡川》 宋·樓鑰
工部丞崑丘,我生丁巳年。
比吾既逾冠,再轉丞金囦。
年齡過半百,奏子哦松軒。
親見勤小物,如彼少壯然。
415
《送伯舅汪運干》 宋·樓鑰
人生自古悲別離,別離今日何足悲。
試問今日行者誰,鄞江名族真男兒。
虬須燕頷軀十圍,凜凜端有熊豹姿。
毅然剛立不怒威,笑視鼠輩何脂韋。
416
《寄楊溥子》 宋·趙蕃
昔聞許劭月旦評,人生倚以分重輕。
當時初非徇虛名,往往夷考其學行。
今人誰復持此柄,鄉評亦復無公論。
故當信目不信耳,毀譽不用從人問。
417
《寄進賢令程可久》 宋·趙蕃
博士湖邊初拜公,后來超化信常通。
一官何意偶同隸,千里長懷幾望風。
墨綬于今天下半,弦歌誰復古人中。
雙魚敬遣問無恙,目極春江鴻墮空。
418
《送吳敘浦》 宋·趙蕃
生年月日雖則同,學而聞道莫比蹤。
學而聞道胡不庸,咎且不免寧論功。
一官俯首蠻貊中,幾年積弊頻年兇。
去奸植善扶疲癃,我所目見非聞風。
419
《魏華甫鶴山書院》 宋·葉適
蒼崖有頂我為廬,日君月妃崖十趨。
梳風洗雨耳目醒,玉帝詔許瞻宸居。
周公仲尼在左右,勘點六籍開凡愚。
曾經秦禍多散闕,鄭箋毛傳悲紛如。
* 關于通目的詩詞 描寫通目的詩詞 帶有通目的詩詞 包含通目的古詩詞(52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