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通才的詩詞(778首)
83
《和曾通判招飲后見貽》 宋·韓維
竹際松間構小堂,高眠客榻燕華觴。
每詢濁酒頻加釀,不問余金幾在囊。
自愧效陶無好語,敢煩凌杜發新章。
慶門又喜親才子,藉藉聲華滿士鄉。
84
《送崔朝請通判徐州》 宋·韓維
與君仍世接游從,造次相敦德義中。
善繼家聲名你子,不追時好古人風。
流光豈受垂繩系,妙道才容一線通。
待得鈴齋民訟簡,更將此理問龐公。
88
《次韻朱通判嚴上舍》 宋·陳造
子元才望未專城,玉面醪敷且細傾。
寵辱盡捐身外事,醺酣聊樂圣之清。
分甘亦復憐吾老,飲濕終慚不自營。
歸去須君傳此法,秫田百畝便平生。
89
《送李才儒》 宋·李新
理官食木遙遙胄,一姓而今萬頃麻。
渾道婁公能耐事,惟余老子未通家。
行經閶闔云生足,歸到方壺雪弄花。
休丐一麾江海去,且扶堯日度清華。
92
《和洪秀才八首》 宋·胡寅
聞說頻頻黨,深遵秩秩猷。
題評歸月旦,裁鑒比陽秋。
賦謝雕蟲手,詩通美盼眸。
看君多直諒,端似漢朱游。
93
《挽季通判》 宋·王之望
六藝潛心老益尊,此邦耆舊眾推賢。
高文早出諸儒右,清節宜書獨行篇。
白首可憐才半剌,朱衣猶得貴重泉。
佳城一閟成千古,寂寞哀笳慘暮煙。
94
《宋才夫解官作此送之》 宋·李流謙
與君異姓如兄弟,雁塔相攜有名字。
西來山城始傾蓋,北云塞垣仍握臂。
渥洼來者天馬駒,八鸞六轡供皇輿。
朝觴瑤池夕玄圃,豈愿地下粒與芻。
97
《春雪呈通判叔》 宋·李洪
無奈春來節物催,東君更遣玉花開。
寒輕才濕新池草,勢密重飄靜院梅。
麥隴潤滋豐餅餌,秫田膏澤足醪醅。
疲民盡說豐年瑞,獨恨千山阻雁回。
98
《王通判挽詞》 宋·樓鑰
才具盍時用,拂衣俄去之。
善藏經世手,回施稱家兒。
嬴博延陵恨,人琴子敬悲。
連年事如許,天道杳難知。
99
《送劉通判二首》 宋·趙蕃
國祚重興后,人才應運生。
端殊飛紫鷟,亦異夢長庚。
大半廟堂用,若為州縣更。
垂弧賀今日,連茹徯茲行。
100
《贈唐德輿通判》 宋·趙蕃
憶昔中原全盛日,猶推巴羅多人物。
況今王氣在東南,北望中原渺蕭瑟。
先生隱居談曲墳,博士乃有垂世文。
內前之行傳未了,鉤黨已到白鷺群。
* 關于通才的詩詞 描寫通才的詩詞 帶有通才的詩詞 包含通才的古詩詞(77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