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通息的詩詞(512首)
301
《半生行》 明·鄭琰
刺促復刺促,哀歌不成曲。
試聽征人歌一聲,切切烏烏淚相續。
吾祖卜地三山麓,世業繁華稱鼎族。
七葉盛文儒,八代承章服。
302
《和陶擬古九首》 宋·蘇軾
黎山有幽子,形槁神獨完。
負薪入城市,笑我儒衣冠。
生不聞詩書,豈知有孔顏。
翛然獨往來,榮辱未易關。
303
《起伏龍行》 宋·蘇軾
何年白竹千鈞弩,射殺南山雪毛虎。
至今顱骨帶霜牙,尚作四海毛蟲祖。
東方久旱千里赤,三月行人口生土。
碧潭近在古城東,神物所蟠誰敢侮。
304
《鰒魚行》 宋·蘇軾
漸臺人散長弓射,初啖鰒魚人未識。
西陵衰老繐帳空,肯向北河親饋食。
兩雄一律盜漢家,嗜好亦若肩相差。
?莽、操皆嗜鰒魚。
305
《石鼓》 宋·蘇軾
冬十二月歲辛丑,我初従政見魯叟。
舊聞石鼓今見之,文字郁律蛟蛇走。
細觀初以指畫肚,欲讀嗟如箝在口。
韓公好古生已遲,我今況又百年后。
306
《次韻子由浴罷》 宋·蘇軾
理發千梳凈,風晞勝湯沐。
閉息萬竅通,霧散名干浴。
頹然語默喪,靜見天地復。
時令具薪水,漫欲濯腰腹。
307
《老人行》 宋·蘇軾
有一老翁老無齒,處處無人問年紀。
白發如絲向下垂,一雙眸子碧如水。
不裹頭,又無履,相識雖多少知己。
308
《起伏龍行(并敘)》 宋·蘇軾
徐州城東二十里,有石潭。
父老云與泗水通,增損清濁,相應不差,時有河魚出焉。
元豐元年春旱,或云置虎頭潭中可以致雷雨,用其說,作《起伏龍行》一首。
何年白竹千鈞弩,射殺南山雪毛虎。
310
《寄吳明輔秘丞》 宋·戴復古
吾鄉幸有吳夫子,星斗網羅文字胸。
百鳥收聲聽鳴鳳,千山落木秀孤松。
旁通滄海江山水,高壓云城帢幘峰。
每見一斑三嘆息,白頭未得奉從容。
311
《病中三偈》 宋·范成大
擾擾隨流無定期,波停浪息始應知。
一塵不偶同歸處,四海無親獨步時。
苦相打通俱入妙,病緣才入更何疑。
霜清木落千山露,笑殺東風葉滿枝。
312
《題傳神》 宋·陸游
雪鬢蕭然兩頰紅,人間隨處見神通。
半醒半醉常終日,非士非農一老翁。
櫪驥雖存千里志,云鵬已息九天風。
巉巉骨法吾能相,難著凌煙劍佩中。
314
《西村暮歸》 宋·陸游
天氣清和修禊後,土風淳古結繩前。
村村陂足分秧水,戶戶門通入郭船。
亭障盜消常息鼓,坊場酒賤不論錢。
行人爭看山翁醉,頭枕槐根臥道邊。
315
《梅》 宋·文天祥
梅花耐寒白如玉,干涉春風紅更黃。
若為司花示薄罰,到底不能磨滅香。
香者梅之氣,白者梅之質。
以為香不香,鼻孔有通窒。
316
《七拍》 宋·文天祥
憶昔十五心尚孩,莫怪頻頻勸酒杯。
孤城此日腸堪斷,如何不飲令人哀。
一去紫臺連朔漠,月出云通雪山白。
九度附書歸洛陽,故國三年一消息。
317
《胡笳曲·七拍》 宋·文天祥
憶昔十五心尚孩,莫怪頻頻勸酒杯。
孤城此日腸堪斷,如何不飲令人哀。
一去紫臺連朔漠,月出云通雪山白。
九度附書歸洛陽,故國三年一消息。
318
《登樓望郡中美人物之盛》 宋·宋祁
曉色青煙萬瓦間,飛譙極望盡通阛。
輪音鬧過叢臺市,歲計多于畏壘山。
獵路向寒鷹眼疾,戍亭無事犬聲閒。
邑民訟息風謠樂,坐飫雙雞止厚顏。
320
《山海》 宋·張耒
愚公移山寧不智,精衛填海未必癡。
深谷為陵岸為谷,海水亦有揚塵時。
杞人憂天固可笑,而不憂者安從知。
圣言世界有成壞,況此馬體之毫厘。
老人行世頭已白,見盡世間惟嘆息。
俯眉袖手飽飯行,那更從人問通塞。
* 關于通息的詩詞 描寫通息的詩詞 帶有通息的詩詞 包含通息的古詩詞(51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