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通處的詩詞(1590首)
821
《登上嶺游黃山》 宋·陳天麟
風掃煙崗一萬重,平生佳處始相逢。
未驂軒后浮丘駕,已見天都石柱峰。
閬苑欲傳青鳥信,壺天安用白云封。
朝真我亦通仙籍,況復年來訪赤松。
822
《呂仲及適安堂》 宋·陳天麟
事如昨夢本來空,正在黃梁一熟中。
到處隨緣是安樂,人生何地有窮通。
飛花不到東風舞,霜葉空憐醉面紅。
只恐他年終未免,傳家重說小申公。
823
《如占城經吳川極浦亭》 宋·陳宜中
顛風吹雨過吳川,極浦亭前望遠天。
有路可通環嶼外,無山堪并首陽巔。
溪云起處潮初長,夜月高時人未眠。
異日北歸須記取,平蕪盡處一峰圓。
824
《游洞霄》 宋·陳宗古
閑訪洞霄宮,幽奇景莫窮。
溪山雖極遠,巖穴自相通。
若不尋塵外,無由到此中。
高真在何處,笑我白頭翁。
826
《清心堂為余宰題》 宋·程應申
靈臺元自與天通,一點塵飛失太空。
六鑿爾時俱偃息,八窗何處不玲瓏。
公田有秫猶難色,暮夜無金即直躬。
要識此中清入妙,也忘堂上古絲桐。
828
《上丞相壽》 宋·戴栩
天心妙處不難通,祗愛忠勤與至公。
云映禮容呈曉霽,雪符臘令報年豐。
的於何處容人力,誠到無言是極功。
試向璇璣觀大象,三臺夜夜色齊同。
830
《城山拜林艾軒》 宋·方公權
履齋早歲及朱門,末后通家得艾軒。
德義遠從王父父,典刑愧忝外孫孫。
世無前輩吾安仰,師有傳人道始尊。
欲問先生游歷處,庭前老樹或能言。
831
《和鄧慎思初入試院》 宋·耿南仲
昭回云漢九天橫,冠帶彬彬盡俊英。
梁國有珠光照乘,趙人懷璧價連城。
道山邃處分群彥,文律持來考正聲。
秋晚定知誰入彀,叔通還進魯諸生。
833
《題陽華巖》 宋·何麒
名山固多巖,茲巖擅天下。
屋大享千人,谷深量萬馬。
谽谺通一水,旁午飛橋跨。
石礫巧雕鎪,松篁森繪畫。
834
《南豐道中》 宋·黃文雷
此路通南國,于今人少行。
遺民依廟住,曠野用鋤耕。
古木刀痕熟,空山鬼炎驚。
猶聞宿師處,倉猝又招兵。
835
《夜坐》 宋·晃沖之
入夜暑氣薄,輝輝星滿空。
鉤簾倚新月,卻扇受微鳳。
痟渴幾時愈,浮楂何處通。
輕生一快意,波浪五湖中。
836
《富順》 宋·解旦
封疆莫歡極西陲,景物尤堪著詠思。
亭臺處處垂楊影,街巷家家小酒旗。
舊同吳楚分梅艷,新比戎瀘有荔枝。
鑿井咸泉通海脈,靠山公署映江涯。
838
《玉山觀》 宋·李北之
巒岡經亙翠環中,中有山形如覆鏞。
晉仙王郭曾登眺,名形婺女金華同。
懸崖積鐵數百尺,輪囷老木參天碧。
時有金雞擊膊鳴,鏗鍧響通石屋石。
839
《出典宣城三首》 宋·李含章
蘆花未白蓼初紅,綠水澄藍是處通。
景色不須今日別,煙光仍與昔時同。
馬嘶曉月思閑廄,帆掛秋光足便風。
寄語路人休借問,錦衣歸去一衰翁。
840
《游桃源觀》 宋·李含章
碧草芊綿十洞春,青蒼寒疊五溪云。
山縈乳竇層層秀,路隔桃花處處分。
苔徑竹深迷鶴跡,石壇松古漏星文。
通宵回想塵寰事,好結茅茨向水濱。
* 關于通處的詩詞 描寫通處的詩詞 帶有通處的詩詞 包含通處的古詩詞(159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