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通光的詩詞(1407首)

    841 《太乙壇歌》 明·屠應埈

    太乙壇高凌紫氛,宮中夜夜延神君。
    金盤千尺瀉朱露,莖臺五色飛龍云。
    撞鐘鳴鼓邀百祥,回旌駐蹕瞻景光。
    石檢親封綠文甗,河圖著紀赤符昌。

    842 《過梅花室》 明·王紱

    我曾泊棹西湖濱,千樹萬樹梅花春。
    孤山月照一篷雪,十里湖光如爛銀。
    興豪對客酣清宴,達旦賡吟騁雄健。
    燈前索紙呵手題,霜兔鏦鏘冰滿硯。

    843 《周將軍歌》 明·王九思

    十五學擊劍,二十學用兵。
    猿肱燕頷將門種,丹書紫誥金柜盟。
    大明天子自神武,日向虞階舞干羽。
    渥洼龍駒滿帝閑,越裳翡翠來天府。

    844 《二月望在鞏昌客館夜夢歸里中與金十二丈傅九》 明·王祎

    東風解凍春二月,東還隴西駐吾轍。
    中宵好月入窗明,孤館殊花應時發。
    慷慨既罷倚醉眠,夢里迢迢返東浙。
    我家住在縣烏傷,奕世衣冠紹先烈。

    845 《鄞江漁者歌贈陳仲謙》 明·王彝

    我昔采藥華山峰,群山一視青童童。
    或從暮靄見一線,知是鄞江源甬東。
    婁東今見披裘者,浮江昔在鄞江中。
    釣竿每裁鄮山竹,臺笠獨染蓬萊松。

    846 《舊大本堂》 明·魏觀

    玉署儲書紫禁東,宛然麟鳳穆清風。
    云開奎璧天光合,日射蓬萊御氣通。
    炬炳蓮花歸學士,燈然梨杖致仙翁。
    詹吳宋樂皆時彥,撰述承恩晝夜同。

    847 《靜海驛》 明·文林

    深夜驛途靜,長河瀚海通。
    舟明沈水月,燈暗落潮風。
    暝色浮煙外,春光欲雨中。
    年年苦行役,蹤跡任飄蓬。

    848 《丁孝子詩》 明·烏斯道

    丁鶴年,精誠之心上達九天。
    丁鶴年,精誠之心下達九泉。
    先翁曾長武昌縣,死葬山中厄兵變。
    山中父老懷甘棠,修筑堂封自相勸。

    849 《唐嘉會妻》 明·吳鼎芳

    鳳皇失其侶,三年獨彷徨。
    豈無云中鶴,矯矯非所當。
    所居谷水西,乃在淀水陽。
    楊氏有好女,小字曰云芳。

    850 《祈雪齋居》 明·吳維岳

    太乙壇開薦禮勤,省垣梧竹絕塵氛。
    靈光正想通三極,清漏微聞下五云。
    窗散爐薰看月淡,簾垂竹影坐星分。
    無才未就豐年頌,只有齋心奉圣君。

    851 《佩刀行(并序)》 明·徐尊生

    金華之永康有山曰云巖,拔起天半。
    有巨舟藏壑中,舟尾翹出如蠆。
    一釘墮崖下,野僧得之,以遺張君孟兼,孟兼制為佩刀,銛利特甚。

    852 《早朝詩(十四首)》 明·楊子器

    天街云騎擁青騧,明月參差印帽紗。
    簇仗旌旗相掩映,報班鐘鼓未停撾。
    晨光隱約通三殿,和氣氤氳滿萬家。
    朝下迥無人語雜,早鶯啼出內園花。

    853 《感衷二十四韻(記脫脫征高郵召還事)》 明·葉杞

    貢賦通重譯,耕桑被九垓。
    欻驚氛膋滿,不謂歲時催。
    丞相興師出,綸音降使開。
    紫泥封五采,黃道繞三臺。

    854 《哭許阿大靈長》 明·虞淳熙

    病眼昏如霧,變雨灑絜霖。
    聞子畀過門,椎枕一聲哭。
    龍井張春筵,送客仰華屋。
    長揖辭此世,云返下宮宿。

    855 《中秋西湖社集分韻得齊字一百韻》 明·虞淳熙

    白月青蓮社,文星遠聚奎。
    長庚秋映桂,太乙夜分藜。
    巒色三臺紫,峰形九曜低。
    金牛須會女,張鹿不躔氐。

    856 《遣興》 明·張含

    蒙舍秋風不作涼,少陵何詠灑衣裳。
    青青古樹如張蓋,熠熠流螢欲近床。
    城接銀河通沆瀣,江連鐵柱鎖封疆。
    蟾光不蔽名山色,望里悠然見鳳皇。

    857 《寄題玉山詩一百韻》 明·張仲舉

    治理逢熙運,欽明仰圣皇。
    至仁侔覆載,上德配軒唐。
    大業勤弘濟,元臣協贊襄。
    賢科收俊造,庭實粲珪璋。

    858 《半生行》 明·鄭琰

    刺促復刺促,哀歌不成曲。
    試聽征人歌一聲,切切烏烏淚相續。
    吾祖卜地三山麓,世業繁華稱鼎族。
    七葉盛文儒,八代承章服。

    859 《次韻和牧翁題沈啟南奚川八景圖卷》 明·周永年

    奚川八景不可見,盡情斂取入畫圖。
    侍郎作歌系其后,為索和篇征及吾。
    吾得見詩如見畫,當食幾欲忘歠泬。
    五柳宅邊竹里館,寧與晉唐人物殊。

    860 《又和題(一首)》 明·周永年

    聽說圖中風物美,但讀長歌已狂喜。
    喬木清川數里間,尺幅都收到曲幾。
    前有老杜后大蘇,能以詩章當畫史。
    二歌三讀轉興懷,少陵眉山相比擬。

    * 關于通光的詩詞 描寫通光的詩詞 帶有通光的詩詞 包含通光的古詩詞(140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