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跡險的詩詞(184首)

    141 《偶興》 宋·楊億

    芳蘭滋九畹,蕭蒿亦旁植。
    威鳳翔丹山,鴟梟猶接翼。
    雅琴歌南風,蛙鳴不容息。
    驪珠媚清川,魚目光激射。

    142 《句》 宋·張舜民

    萬里秋風吹鬢發,百年人事倚欄干。
    知他落日能多少,偏照淮南幾處山。
    李白尋仙持玉杖,庾公對月踞胡床。
    樓上康廬紫翠環,檻前湓浦轉清灣。

    143 《度秦嶺》 宋·張舜民

    狗日去中山,春盡抵馮翊。
    閏晦適石城,發軫蒙再謫。
    有姪佐晉陰,所幸在肘腋。
    兒女本天愛,未免各分北。

    144 《湖學別蘇召叟》 宋·劉過

    失學老無成,寧不心自慊。
    子聊生吾后,逸俟眼未見。
    委身入罏錘,顧此金百煉。
    有如頑鈍質,豈可便磨劃。

    145 《柳源觀瀑戲明仲》 宋·劉子翚

    山橫曉色中,線路窮崎嶇。
    何年貫日虹,飄然墮秋虛。
    晴暉發燦爛,陰飆助傾輸。
    淙深粉雪沸,注險龍蛇趨。

    146 《題錢選畫長江萬里圖》 元·楊維楨

    神禹劃天塹,橫分南北州。
    只今天不限南北,一葦絕之如丈溝。
    洪源發從瞿塘口,險峽中擘爭黃牛。
    括漢甲湘會沆澧,二妃風浪兼天浮。

    147 《為戴起之題猿鳥圖(牧谿書)》 明·劉基

    巴東之山巫山高,連峰插天關鍵牢。
    中有懷陵簸谷之波濤,藤蘿杳冥風怒號。
    人跡不到神鬼逃,但見野猿沙鳥群相嘈,聱取百竅搖巖嶅

    148 《春日寫懷》 明·唐寅

    新春蹤跡轉飄蓬,多在鶯花野寺中。
    昨日醉連今日醉,試燈風接落燈風。
    苦拈險韻邀僧和,暖簇薰籠與妓烘。
    寄問社中諸好友,心情可與我相同。

    149 《孔先生以仙長老山水略錄見約同游作詩答之》 宋·韓維

    群峰羅立青攙攙,中有佛廟名香嚴。
    飛泉洶涌出峰后,四時激射蒼巖。
    跳珠噴雪幾百丈,下注坎險鐘為三。
    援蘿俯瞰石底凈,明鏡光溢青瑤函。

    150 《安正堂二首》 宋·強至

    居守園林氣象間,堂成壯觀入躋攀。
    三朝力輔乾坤倦,一國身偷歲月閒。
    傾座語驚邪說破,勒碑詩召正風還。
    險夷出處皆公跡,不動公心似泰山。

    151 《丙午寒食厚卿置酒壓沙寺邀諸君觀梨花獨蘇子》 宋·強至

    種梨易長地舊淤,春風一掃無枯株。
    沙頭古寺枕城角,樓殿自與人跡疏。
    看花置酒三月破,點檢座客惟欠蘇。
    酒酣花底不知處,恍若身世游蕊珠。

    152 《題惟晤師斑竹杖》 宋·強至

    蜀江濯錦含文漪,竹生江岸初綠滋。
    錦波一浸入竹肌,萬洗不落斑在皮。
    又聞淚點灑舜妃,遺跡漸染傳今時。
    搯不受爪滑可持,隱起高節無屈欹。

    153 《早行澠池道中》 宋·強至

    二年別咸秦,八月過崤澠。
    碎石隱地起,險涂抱山轉。
    我馬無完蹄,我仆有重趼。
    林紅烈炬暴,澗白亂流淺。

    154 《謝素師惠二石》 宋·馮時行

    素師為我良古僻,野性乖疏無與適。
    呼門投我清凈友,翻是巴江兩好石。
    一石形作巢蓮龜,近人團圓生素跡。
    皎如孤月流清空,光逐一星斜辟易。

    155 《游將軍巖》 宋·胡寅

    初識后亭山,一賞北巖秀。
    更聞將軍隱,飛策飛云岫。
    何為英烈姿,石壁寄門竇。
    和非馬力竭,依險聊自救。

    156 《符倅同游雁蕩賡其所和范相游山韻》 宋·吳芾

    高才獨立萬夫卻,險語磨崖山鬼愕。
    翕然萬口競流傳,一字誰能加筆削。
    自憐庸鈍百不聰,晚來喜見人中龍。
    更看揮翰光奪目,恍如海蜃浮青紅。

    157 《和制帥》 宋·王之望

    自憐麋鹿性疏頑,心在云林跡世間。
    每厭塵埃驅俗駕,不辭險阻訪名山。
    池魚得意時歸壑,廄馬長鳴暫出閑。
    萬仞峰頭曾進步,禪機一撥透三關。

    158 《次韻翁處度同游北山》 宋·樓鑰

    兩夫持鎌行我先,巧尋徑路其智專。
    我扶枯藤衣短后,意氣已出層峰巔。
    何郎鮑叔飽經歷,勝處一一手自編。
    我攜舊記訪陳跡,正恐急景不得延。

    159 《送王粹中教授入蜀》 宋·樓鑰

    萬山四塞圍平陸,大為關中次為蜀。
    我生東南未曾到,蜀士游從聞頗熟。
    自從襄陽上峻途,高欲登天下臨谷。
    女媧大山塞空虛,麻線名堆千萬曲。

    160 《送王仲矜倅興元》 宋·樓鑰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蜀道易,易於履平地。
    蜀山天險固自若,視難為易在人爾。
    王尊真有四方志,叱馭徑行了無累。

    * 關于跡險的詩詞 描寫跡險的詩詞 帶有跡險的詩詞 包含跡險的古詩詞(18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