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跡水的詩詞(1896首)

    321 《尋東溪還湖中作》 唐·劉昚虛

    出山更回首,日暮清溪深。
    東嶺新別處,數猿叫空林。
    昔游有初跡,此路還獨尋。
    幽興方在往,歸懷復為今。
    云峰勞前意,湖水成遠心。
    望望已超越,坐鳴舟中琴。

    322 《蟬鳴一篇五章》 唐·宋華

    蟬其鳴矣,于彼疏桐。
    庇影容跡,何所不容。
    嘒嘒其長,永托于風。

    323 《贈送朱放》 唐·嚴維

    昔年居漢水,日醉習家池。
    道勝跡常在,名高身不知。
    欲依天目住,新自始寧移。
    生事曾無長,惟將白接z5.

    324 《游灞陵山》 唐·嚴維

    入山未盡意,勝跡聊獨尋。
    方士去在昔,藥堂留至今。
    四隅白云閑,一路清溪深。
    芳秀愜春目,高閑宜遠心。
    潭分化丹水,路繞升仙林。
    此道人不悟,坐鳴松下琴。

    325 《空梁落燕泥》 唐·顧況

    卷幕參差燕,常銜濁水泥。
    為黏珠履跡,未等畫梁齊。
    舊點痕猶淺,新巢緝尚低。
    不緣頻上落,那得此飛棲。

    326 《仙山行》 唐·耿湋

    深溪人不到,杖策獨緣源。
    花落尋無徑,雞鳴覺近村。
    數翁皆藉草,對弈復傾尊。
    看畢初為局,歸逢幾世孫。
    云迷入洞處,水引出山門。
    惆悵歸城郭,樵柯跡尚存。

    327 《題清源寺(即王右丞故宅)》 唐·耿湋

    儒墨兼宗道,云泉隱舊廬。
    盂城今寂寞,輞水自紆馀。
    內學銷多累,西林易故居。
    深房春竹老,細雨夜鐘疏。
    陳跡留金地,遺文在石渠。
    不知登座客,誰得蔡邕書。

    寫景山水

    328 《湖南雪中留別》 唐·戎昱

    草草還草草,湖東別離早。
    何處愁殺人,歸鞍雪中道。
    出門迷轍跡,云水白浩浩。
    明日武陵西,相思鬢堪老。

    329 《湖南雪中留別》 唐·戎昱

    草草還草草,湖東別離早。
    何處愁殺人,歸鞍雪中道。
    出門迷轍跡,云水白浩浩。
    明日武陵西,相思鬢堪老。

    330 《感懷二首》 唐·戴叔倫

    尺帛無長裁,淺水無長流。
    水淺易成枯,帛短誰人收。
    人生取舍間,趨競固非優。
    舊交跡雖疏,中心自云稠。

    331 《蕭常侍癭柏亭歌》 唐·盧綸

    柏之異者山中靈,何人斷絕為君亭。
    云翻浪卷不可識,鳥獸成形花倒植。
    莓苔舊點色尚青,霹靂殘痕節猶黑。

    332 《太白西峰偶宿車祝二尊師石室晨…寄呈鳳翔齊員外張侍御》 唐·盧綸

    弱齡誠昧鄙,遇勝惟求止。
    如何羈滯中,得步青冥里。
    青冥有桂叢,冰雪兩仙翁。
    毛節未歸海,丹梯閑倚空。

    333 《得山中道友書寄苗錢二員外》 唐·李端

    有謀皆轗軻,非病亦遲回。
    壯志年年減,馳暉日日催。
    還山不及伴,到闕又無媒。
    高臥成長策,微官稱下才。

    334 《獨孤常州北亭》 唐·張南史

    北洫敞高明,憑軒見野情。
    朝回五馬跡,更勝百花名。
    海樹凝煙遠,湖田見鶴清。
    云光侵素壁,水影蕩閑楹。
    俗賴褰帷謁,人歡倒屣迎。
    始能崇結構,獨有謝宣城。

    唐詩三百首悼亡

    335 《早春書事奉寄中書李舍人》 唐·張南史

    儒服山東士,衡門洛下居。
    風塵游上路,簡冊委空廬。
    戎馬生郊日,賢人避地初。
    竄身初浩蕩,投跡豈躊躇。

    336 《題壽安南館》 唐·王建

    明蒙竹間亭,天暖幽桂碧。
    云生四面山,水接當階石。
    濕樹浴鳥痕,破苔臥鹿跡。
    不緣塵駕觸,堪作商皓宅。

    337 《送韋處士老舅》 唐·王建

    憶昨癡小年,不知有經籍。
    常隨童子游,多向外家劇。
    偷花入鄰里,弄筆書墻壁。
    照水學梳頭,應門未穿幘。

    338 《溫門山》 唐·王建

    早入溫門山,群峰亂如戟。
    崩崖欲相觸,呀豁斷行跡。
    脫屐尋淺流,定足畏欹石。
    路盡十里溪,地多千歲柏。

    339 《宮詞一百首》 唐·王建

    蓬萊正殿壓金鰲,紅日初生碧海濤。
    閑著五門遙北望,柘黃新帕御床高。
    殿前傳點各依班,召對西來八詔蠻。
    上得青花龍尾道,側身偷覷正南山。

    女子宮怨

    340 《姑蘇懷古送秀才下第歸江南》 唐·劉商

    姑蘇臺枕吳江水,層級鱗差向天倚。
    秋高露白萬林空,低望吳田三百里。
    當時雄盛如何比,千仞無根立平地。

    * 關于跡水的詩詞 描寫跡水的詩詞 帶有跡水的詩詞 包含跡水的古詩詞(189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