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跡異的詩詞(518首)

    21 《仙人隱跡》 宋·吳洞明

    游人摩蒼崖,滿手聞異馨。
    不垂身后芳,何以知仙靈。

    22 《仙跡巖題詩二十三首·昊天殿》 宋·無名氏

    游幸名山德壽存,鼎新大殿顯仁恩。
    玉圭物物皆珍異,安奉嚴恭玉帝尊。

    23 《別施君叔異》 宋·鄧肅

    泮水儒生急寸祿,白袍干人如立鵠。
    爭注蟲魚股置錐,世外語言不到目。
    我嫌人醉還啜醨,常嗟心跡兩相離。
    邂逅得君能我意,筆端聊復出新奇。

    24 《和張石山異春韻》 宋·衛宗武

    天涯芳草路,幾度擬幽尋。
    懷古空陳跡,傷春徒苦心。
    花殘猶宿蝶,柳暗已藏禽。
    天地年來別,一春常是陰。

    25 《二十日步上方廣寺觀蓮華峰云氣異甚》 宋·項安世

    曉發名溪莊,午飯馬跡庫。
    下車著芒鞋,扶杖陟罔路。
    碾槽深側足,石磴高舉步。
    初登黃茅嶺,稍入青箬霧。

    26 《屏跡》 宋·張嵲

    荒村屏跡任時移,山水昏明各異姿。
    穹谷煙凝成襞積,斜林風過作鱗差。
    病身豈復能強健,末路惟應足抵巇。
    萬古升沉同鳥沒,蓋棺猶未且題詩。

    27 《詠司馬彪續漢志》 唐·李世民

    二儀初創象,三才乃分位。
    非惟樹司牧,固亦垂文字。
    綿代更膺期,芳圖無輟記。
    炎漢承君道,英謨纂神器。

    28 《王屋山送道士司馬承禎還天臺》 唐·李隆基

    紫府求賢士,清溪祖逸人。
    江湖與城闕,異跡且殊倫。
    間有幽棲者,居然厭俗塵。
    林泉先得性,芝桂欲調神。
    地道逾稽嶺,天臺接海濱。
    音徽從此間,萬古一芳春。

    29 《登南岳事畢謁司馬道士》 唐·張九齡

    將命祈靈岳,回策詣真士。
    絕跡尋一徑,異香聞數里。
    分庭八桂樹,肅容兩童子。
    入室希把袖,登床愿啟齒。

    30 《感遇十二首》 唐·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詠物寓理

    31 《晚憩王少府東閣》 唐·張九齡

    披軒肆流覽,云壑見深重。
    空水秋彌凈,林煙晚更濃。
    坐隅分洞府,檐際列群峰。
    窈窕生幽意,參差多異容。
    還慚大隱跡,空想列仙蹤。
    賴此升攀處,蕭條得所從。

    樂府抒情聯想

    32 《祠紫蓋山經玉泉山寺》 唐·張九齡

    指途躋楚望,策馬傍荊岑。
    稍稍松篁入,泠泠澗谷深。
    觀奇逐幽映,歷險忘嶇嶔。
    上界投佛影,中天揚梵音。

    送別勉勵

    33 《登荊州城樓》 唐·張九齡

    天宇何其曠,江城坐自拘。
    層樓百馀尺,迢遞在西隅。
    暇日時登眺,荒郊臨故都。
    累累見陳跡,寂寂想雄圖。

    34 《候使登石頭驛樓作》 唐·張九齡

    山檻憑南望,川途眇北流。
    遠林天翠合,前浦日華浮。
    萬井緣津渚,千艘咽渡頭。
    漁商多末事,耕稼少良疇。

    35 《游陸渾南山自歇馬嶺到楓香林以詩代書答李舍人適》 唐·宋之問

    晨登歇馬嶺,遙望伏牛山。
    孤出群峰首,熊熊元氣間。
    太和亦崔嵬,石扇橫閃倏。
    細岑互攢倚,浮巘競奔蹙。

    36 《自洪府舟行直書其事》 唐·宋之問

    仲春辭國門,畏途橫萬里。
    越淮乘楚嶂,造江泛吳汜。
    嚴程無休隙,日夜涉風水。
    昔聞垂堂言,將誡千金子。

    詠物梅花

    37 《疇昔篇》 唐·駱賓王

    少年重英俠,弱歲賤衣冠。
    既托寰中賞,方承膝下歡。
    遨游灞水曲,風月洛城端。
    且知無玉饌,誰肯逐金丸。

    寫景送別友情

    38 《詠懷》 唐·駱賓王

    少年識事淺,不知交道難。
    一言芬若桂,四海臭如蘭。
    寶劍思存楚,金錘許報韓。
    虛心徒有托,循跡諒無端。

    39 《早秋出塞寄東臺詳正學士》 唐·駱賓王

    促駕逾三水,長驅望五原。
    天階分斗極,地理接樓煩。
    溪月明關隴,戎云聚塞垣。
    山川殊物候,風壤異涼暄。

    抒情

    40 《從崇山向越常》 唐·沈佺期

    朝發崇山下,暮坐越常陰。
    西從杉谷度,北上竹溪深。
    竹溪道明水,杉谷古崇岑。
    差池將不合,繚繞復相尋。

    * 關于跡異的詩詞 描寫跡異的詩詞 帶有跡異的詩詞 包含跡異的古詩詞(51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