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跡少的詩詞(703首)
561
《五松寺》 宋·李彌遜
秋風吹客衣,去路倚天碧。
躋攀一何苦,政坐受山癖。
人言五松下,曾是瞿曇宅。
至今梧竹陰,列屋棲禪寂。
562
《別施君叔異》 宋·鄧肅
泮水儒生急寸祿,白袍干人如立鵠。
爭注蟲魚股置錐,世外語言不到目。
我嫌人醉還啜醨,常嗟心跡兩相離。
邂逅得君能我意,筆端聊復出新奇。
563
《元丹歌贈會稽陳處士》 宋·曹勛
塵波溢目深溟渤,往古來今空出沒。
喜君相見話丹經,起我凌云惡阡陌。
我生素乏兒女姿,面上巉巖聳山骨。
少年避地東海隅,架竹編茅剪荊棘。
564
《悲采薇》 宋·曹勛
昔辭萬乘寵,潔己歸其仁。
強諫非矯訐,所守懷真淳。
邈矣思唐虞,去去跡已陳。
夏禹且不讓,叔世良悲辛。
566
《游云湖》 宋·胡寅
衡湘久來往,眼到山輒對。
愛山真自性,久看眼未礙。
今朝渡石潭,蘭槳亂青帶。
初升岸稍高,忽喜地更大。
567
《挽翟伯壽二首》 宋·吳芾
少日為僚古樂成,一時共喜得豪英。
盍簪便有功名志,傾蓋曾無世俗情。
回想舊游如昨夢,頓成塵跡負平生。
故人倒指雕零盡,矯首佳城淚欲傾。
568
《和王朝議韻》 宋·吳芾
晚日轉云頭,長空收雨腳。
稍覺暑氣清,獨坐傾桑落。
興來或醉吟,接{上四下離}還倒著。
胸中了無憂,事事俱脫略。
569
《九日感懷》 宋·吳芾
淡云籠日秋容薄,淅淅西風度簾幕。
籬邊黃菊自重陽,天外幽人正離索。
登高那可望長安,記得當年醉豐樂。
十千美酒一百分,脫帽狂歌恣允謔。
570
《過吳門登簡孚堂有感》 宋·吳芾
三十年前此宦游,經從偶得駐扁舟。
回頭歲月如駒隙,到眼風煙獨虎丘。
無復故人論舊事,卻因陳跡惹新愁。
此生未必能重到,且為斯堂更少留。
571
《湖山遣興》 宋·吳芾
我在小西湖,浩渺仍清曠。
大旱未嘗枯,久雨亦不漲。
灌溉數千頃,無欠亦無長。
中有十里荷,花開密相傍。
573
《劉侍郎見和再用韻》 宋·王之望
大方廣佛三身具,境號華嚴普賢住,三千凈土毛孔吞,百億化身塵剎赴。
底事眉山跡偏顯,端由象法時將暮。
三乘不起正信心,一線頓開方便路。
574
《許總卿見和再用韻》 宋·王之望
四紀才名庵世務,七年符節坤維住。
褒功屢有璽書來,趨詔尚遲軺傳赴。
男兒功多投老遂,烈士心豈隨年暮。
松杉頂禿始干云,駿駔齒長方識路。
576
《和柯山先生讀中興碑》 宋·李洪
曲江罷相跡如掃,滿朝媕娿無諫草。
動地漁陽鼙鼓驚,舊將半死哥舒老。
蜀道乘騾萬里來,不識平原濟世才。
倉皇靈武送玉冊,豈顧九廟蒙塵埃。
577
《憶雪歌》 宋·李洪
前年吳興雪三尺,街頭十日無行跡。
南山千峰蟠玉虬,太湖萬頃鎔銀色。
腐儒凍死但長哦,男呻女吟空四壁。
去年強鄰窺淮淝,鐵馬成群來塞北,
578
《哭王知幾墓》 宋·樓鑰
知幾少也爽,萬事笑談了。
自謂頗寡合,見我輒傾倒。
百年能幾見,一別跡如掃。
父子俱埋璧,烏乎何其早。
向來論文酒,和淚傾宿草。
此意誰復知,寤嘆令人老。
579
《次韻翁處度同游北山》 宋·樓鑰
兩夫持鎌行我先,巧尋徑路其智專。
我扶枯藤衣短后,意氣已出層峰巔。
何郎鮑叔飽經歷,勝處一一手自編。
我攜舊記訪陳跡,正恐急景不得延。
580
《山陰道中》 宋·樓鑰
捲上疎簾莫放垂,迎眸景色自淋漓。
有云更覺千山秀,不雨爭知萬壑奇。
古道經行盡遺跡,群賢風度想當時。
奚囊莫怪新篇少,應接山川不暇詩。
* 關于跡少的詩詞 描寫跡少的詩詞 帶有跡少的詩詞 包含跡少的古詩詞(70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