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跡似的詩詞(675首)
341
《右軍祠堂》 宋·高祖之
一麾東晉守,八體入神書。
墨水傳遺跡,蘭亭表舊居。
掛冠高興逸,坦腹舊床虛。
峻嶺崇山景,依然想似初。
342
《幽化院》 宋·龔茂良
晝寢招提最上頭,饑禽亡賴故喧啾。
嶺云西去欲成暮,山雨北來渾似秋。
婉娩如今真是夢,經從似舊絕堪愁。
昔年陳跡雞窗下,日落鐘鳴山更幽。
344
《贈夢英大師》 宋·郭從義
云水僧來說我師,換鵝書札轉高奇。
揮毫傳下千年字,貞石曾留幾處碑。
混俗市廛人莫測,和光蹤跡鶴應知。
蓮花結社須容我,不似陶潛愛濕卮。
345
《大華山》 宋·何異
地靈推寶蓋,奇崛跨三州。
帝座聯樞極,星躔值斗牛。
江南夸絕勝,仙伯揖浮邱。
舊觀依山腳,崇壇冠嶺頭。
347
《題呂公巖》 宋·金靖
護田綠水轉山樊,滴翠群峰列巨杉。
洞外僧藍侵斗漢,澗邊人跡隔仙凡。
深深云欲春長在,寂寂松扉夜不緘。
此處得名爰自我,要須題作呂公巖。
不用湔廳向水邊,乘風宜坐此巖巔。
山陰樂事真何似,觴詠終能勝管弦。
348
《壽傅憲》 宋·李商叟
籍甚何陽地,江山秀色連。
家聲自巖野,帝夢協臺躔。
彝鼎功鐫勒,衣冠喜接聯。
相門當出相,賢父又生賢。
349
《伏羲洞》 宋·劉邊
一水之玄去復歸,眾峰向背儼相持。
天荒地老無從問,鬼刻神劖未解奇。
丹嶂漫留仙幻跡,白云仍似太初時。
欲窮畫底羲皇意,一束靈蓍萬古知。
350
《西樓》 宋·劉翼之
西樓何似古東樓,但覺今州勝舊州。
山色不藏興廢跡,江聲空戰古今愁。
樓上詞人夸麗藻,分明說與江山好。
江山千古有精神,只為曾經詩客到。
352
《舒城道中》 宋·呂聲之
還轅天作十分晴,演出秋光一派清。
走筆欲題人到跡,揚鞭不住馬嘶聲。
頃禾晚熟黃云色,籬菊朝含白露英。
得似淵明便歸去,候門童稚出歡迎。
353
《鳳凰臺》 宋·呂午
古臺曾說少年游,彈指驚嗟歲月流。
山似三神浮碧海,城如一虎臥崇丘。
鳳凰去后遺陳跡,白鷺來葉認舊洲。
但得風寒無罅隙,江河舉目不須愁。
354
《和張洵蒙亭詩韻》 宋·呂源
九溪漓水接瀟湘,萬壑千岸羅水旁。
七星高聳生輝光,連天一色皆蒼蒼。
倚江景物似錢塘,況有萬戶新醅香。
古洞相對舉清觴,文淵遺跡徒悲涼。
355
《蘭亭序墨本》 宋·羅頌
文皇嗜好非聲色,偶愛蘭亭亦其癖。
河南猶恐后來聞,竟使昭陵餓真跡。
世閒能悟知幾人,墨本珍傳意愈勤。
有似春云隱明月,光影還到行江分。
356
《游洞霄紀實》 宋·馬元演
甲寅良月初,為拜帥垣檄。
遍走三蕩所,村落怪荒寂。
人謂白升里,杭邑才咫尺。
杭有洞霄宮,神仙其窟宅。
357
《題釣臺》 宋·潘檉
蟬空未必似羊裘,出處當時已熟籌。
但得諸公依日月,不妨老子臥林丘。
英雄陳跡千年在,香火空山萬木秋。
自笑黃塵吹鬢客,愛來祠下系孤舟。
358
《題萬壑風煙亭百韻》 宋·彭郁
風在不周山空闕,底事問煙訪兩浙。
煙生廬阜香爐峰,孰使隨風至吳越。
風乎與煙相得外,還有風雷千雨雪。
煙兮與風相好余,仍有煙波及霞月。
359
《白鹿洞書院》 宋·錢聞詩
錫名有旨感皇明,百載荒基一日營。
白鹿雖無歸洞跡,青衿猶有讀書聲。
塵中講貫似難入,靜里工夫終易成。
孕出廬山真秀氣,寧復渭釣與莘耕。
360
《賦玩珠巖》 宋·任續
山林自空闃,游人事幽討。
岫{左山右晃}與云關。
來跡可堪掃。
艮維矗孤峰,玉簪倚天杪。
* 關于跡似的詩詞 描寫跡似的詩詞 帶有跡似的詩詞 包含跡似的古詩詞(67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