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過文的詩詞(106首)

    1 《重過文上人院》 唐·李涉

    南隨越鳥北燕鴻,松月三年別遠公。
    無限心中不平事,一宵清話又成空。

    寫景孤獨憂愁

    2 過文登營》 明·戚繼光

    冉冉雙幡度海涯,曉煙低護野人家。
    誰將春色來殘堞,獨有天風送短茄。
    水落尚存秦代石,潮來不見漢時槎。
    遙知百國微茫外,未敢忘危負歲華。
    ?

    3 過文與也墓下》 清·冷士嵋

    不道尋君薤露邊,一抔官隴臥荒煙。
    山深路僻人來少,野草茫茫沒墓田。

    4 過文山祠》 明·楊巍

    丞相名偏重,遺祠世共尊。
    乾坤柴市遠,日月蕙樓存。
    一死消胡運,孤忠報漢恩。
    中原還正統,辛苦向誰論。

    5 過文覺顯公房》 宋·蘇軾

    斕斑碎玉養菖蒲,一勺清泉潢石盂。
    凈幾明窗書小楷,便同爾雅注蟲魚。

    6 過文脊山》 宋·華岳

    百峰攢碧版橋西,眼力增明步武遲。
    紅映竹籬花笑客,翠翻云幕雨催詩。
    蕡還及第吾何愧,廣不封侯子未思。
    凡物不齊皆有謂,到頭忠義是男兒。

    7 《過河濱,和文學張志尹》 唐·蕭穎士

    隆古日以遠,舉世喪其淳。
    慷慨懷黃虞,化理何由臻。
    步出城西門,裴回見河濱。
    當其側陋時,河水清且潾。

    8 《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唐·岑參

    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
    平明發咸陽,暮及隴山頭。
    隴水不可聽,嗚咽令人愁。
    沙塵撲馬汗,霧露凝貂裘。

    邊塞戰士生活

    9 《同司空文明過堅上人故院(一作過堅上人影堂逢司空曙)》 唐·李端

    我與雷居士,平生事遠公。
    無人知是舊,共到影堂中。

    10 《過胡居士睹王右丞遺文》 唐·司空曙

    舊日相知盡,深居獨一身。
    閉門空有雪,看竹永無人。
    每許前山隱,曾憐陋巷貧。
    題詩今尚在,暫為拂流塵。

    11 《過魏文貞公宅(一作題魏文貞)》 唐·杜牧

    蟪蛄寧與雪霜期,賢哲難教俗士知。
    可憐貞觀太平后,天且不留封德彝。

    12 《過鄭廣文舊居(鄭虔)》 唐·李商隱

    宋玉平生恨有馀,遠循三楚吊三閭。
    可憐留著臨江宅,異代應教庾信居。

    13 《奉和翁文堯員外經過七林書堂見寄之什》 唐·黃滔

    朱旗引入昔茆堂,半日從容盡日忙。
    駟馬寶車行錫禮,金章紫綬帶天香。
    山從南國添煙翠,龍起東溟認夜光。
    定恐故園留不住,竹風松韻漫凄鏘。

    14 《高陽臺·過種山即越文種墓》 宋·吳文英

    帆落回潮,人歸故國,山椒感慨重游。
    弓折霜寒,機心已墮沙鷗。
    燈前寶劍清風斷,正五湖、雨笠扁舟。
    最無情,岸上閑花,腥染春愁。

    豪放詠史感慨

    15 《苕溪陸文寶挾筆過云間持卷求余言而一時縉紳》 明·貝瓊

    近代何人下筆精,吳興松雪最知名。
    欲過大令歸前輩,競學中郎恥后生。

    16 《苕溪陸文寶挾筆過云間持卷求余言而一時縉紳》 明·貝瓊

    吳興松雪真奇士,書到通神逼二王。
    謾有兒童夸并駕,更無弟子得升堂。

    17 《苕溪陸文寶挾筆過云間持卷求余言而一時縉紳》 明·貝瓊

    退之作傳聊為戲,子云草《玄》真好奇。
    更有區區工畫卦,強分奇耦學庖犧。
    ¤

    18 《苕溪陸文寶挾筆過云間持卷求余言而一時縉紳》 明·貝瓊

    石鼓鐫功元自缺,秦碑頌德久應訛。
    一時篆籀今誰解,白發江南玉雪坡。

    19 《苕溪陸文寶挾筆過云間持卷求余言而一時縉紳》 明·貝瓊

    謾禿霜毫臨北海,更求雪繭寫蘭亭。
    也知不改無鹽陋,浪抹青紅斗尹邢。

    20 《太倉過王文肅舊第》 清·閻爾梅

    婁江橋畔采芙蓉,俯仰金華舊鼎鐘。
    怪道主人常避客,應慚無淚哭神宗。

    * 關于過文的詩詞 描寫過文的詩詞 帶有過文的詩詞 包含過文的古詩詞(10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