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過君表的詩詞(122首)

    21 《重寄表臣二首》 唐·劉禹錫

    對酒臨流奈別何,君今已醉我蹉跎。
    分明記取星星鬢,他日相逢應更多。
    世間人事有何窮,過后思量盡是空。
    早晚同歸洛陽陌,卜鄰須近祝雞翁。

    22 《過舊游見雙鶴愴然有懷》 唐·李遠

    謝公何歲掩松楸,雙鶴依然傍玉樓。
    朱頂巑岏荒草上,雪毛零落小池頭。
    蓬瀛路斷君何在,云水情深我尚留。
    他日若來華表上,更添多少令威愁。

    23 《慶宮春(送趙元父過吳)》 宋·周密

    重疊云衣,微茫雁影,短篷穩載吳雪。
    霜葉敲寒,風燈搖暈,棹歌人語嗚咽。
    擁衾呼酒,正百里、冰河乍合。
    千山換色,一鏡舞塵,玉龍吹裂。

    24 《次韻蘇伯固游蜀岡送李孝博奉使嶺表》 宋·蘇軾

    新苗未沒鶴,老葉方翳蟬。
    綠渠浸麻水,白板燒松煙。
    笑窺有紅頰,醉臥皆華顛。
    家家機杼鳴,樹樹梨棗懸。

    25 《題邵武熙春臺呈王子文使君》 宋·戴復古

    步到風煙上上頭,恍如造物與同游。
    千山表里重圍過,一水中間自在流。
    近郭樓臺隔云見,鄰峰鐘磬出林幽。
    風流太守詩無敵,有暇登臨共唱酬。

    26 《表弟章廷憑得象知邵武軍歸化縣》 宋·楊億

    幾年索米住京師,新得東堂桂一枝。
    宰邑弦歌循吏政,還鄉雞黍故人期,于公陰德知終大,萬石家風喜不衰。
    毛義動容初捧檄,太邱積德舊刊碑。

    27 《審知見過》 宋·趙蕃

    吾廬非不愛,計拙未能還。
    坐我云山表,望君鄰里間。
    暫疏成郁抱,才見即開顏。
    安得同三逕,長年只閉關。

    28 《寄謝希賢先覺表兄》 宋·王邁

    昔君弱冠我猶兒,黃卷青燈茅屋西,父對人談稱衛玠,母因客過器王珪。
    別來陰寄尺書鯉,夢里時親日角犀。
    風快偶然翔短翼,不應鴻鵠久卑棲。

    29 《過大官嶺》 宋·胡仲弓

    大官小官相送迎,閒云割斷前山青。
    前山萬仞如壁立,南轅北轍何時停。
    憚憚來往成何事,中有一路通天庭。
    天庭走馬平如掌,胡為此地勞其形。

    30 《次韻君澤正月五日早見示》 宋·方回

    人人有此珠,萬古天地寶。
    法當潛厥光,蚌谷護其表。
    能使華岳移,可叱峽流倒。
    未若床缺足,梓匠不自造。

    31 《柳毅傳》 唐·李朝威

    儀鳳中,有儒生柳毅者,應舉下第,將還湘濱。
    念鄉人有客于涇陽者,遂往告別。
    至六七里,鳥起馬驚,疾逸道左。
    又六七里,乃止。

    高中文言文愛情神話故事

    32 《報任少卿書/報任安書》 兩漢·司馬遷

    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賜書,教以慎于接物,推賢進士為務,意氣勤勤懇懇。
    若望仆不相師,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雖罷駑,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

    古文觀止敘事議論抒懷

    33 《治安疏》 明·海瑞

    戶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謹奏;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職,求萬世治安事:君者,天下臣民萬物之主也。
    惟其為天下臣民萬物之主,責任至重。
    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將有所不稱其任。
    是故事君之道宜無不備,而以其責寄臣工,使之盡言焉。

    奏疏

    34 《西征賦》 魏晉·潘安

    歲次玄枵,月旅蕤賓,丙丁統日,乙未御辰。
    潘子憑軾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嘆曰:古往今來,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氣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詠史寫景

    35 《擬行路難十八首》 南北朝·鮑照

    奉君金巵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帳,九華蒲萄之錦衾。
    紅顏零落歲將暮,寒光宛轉時欲沉。
    愿君裁悲且減思,聽我扺節行路吟。

    感慨人生

    36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37 《治安策》 兩漢·賈誼

    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
    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
    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胡可謂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數之于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夫射獵之娛,與安危之機孰急?使為治勞智慮,苦身體,乏鐘鼓之樂,勿為可也。

    古文觀止策略公文

    38 《與吳質書》 魏晉·曹丕

    二月三日,丕白。
    歲月易得,別來行復四年。
    三年不見,《東山》猶嘆其遠,況乃過之,思何可支!雖書疏往返,未足解其勞結。
    昔年疾疫,親故多離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處,行則連輿,止則接席,何曾須臾相失!每至觴酌流行,絲)
    竹并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當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

    書信思友

    39 《太史公自序》 兩漢·司馬遷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
    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歲,有能紹明世、正《易傳》,繼《春秋》、本《詩》、《書》、《禮》、《樂》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讓焉!上大夫壺遂曰:“昔孔子何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聞董生曰:‘周道衰廢,孔子為魯司寇,諸侯害子,大夫雍之。
    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為天下儀表,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以達王事而已矣。
    ’子曰:‘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古文觀止序文

    40 《答蘇武書》 兩漢·李陵

    子卿足下:勤宣令德,策名清時,榮問休暢,幸甚幸甚。
    遠托異國,昔人所悲,望風懷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遺,遠辱還答,慰誨勤勤,有逾骨肉,陵雖不敏,能不慨然?自從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窮困,獨坐愁苦。
    終日無睹,但見異類。
    韋韝毳幕,以御風雨;羶肉酪漿,以充饑渴。

    古文觀止戰爭書信散文

    * 關于過君表的詩詞 描寫過君表的詩詞 帶有過君表的詩詞 包含過君表的古詩詞(12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