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輕涼的詩詞(910首)

    161 《晚出尋人不遇》 唐·白居易

    籃輿不乘乘晚涼,相尋不遇亦無妨。
    輕衣穩馬槐陰下,自要閑行一兩坊。

    162 《西風》 唐·白居易

    西風來幾日,一葉已先飛。
    新霽乘輕屐,初涼換熟衣。
    淺渠銷慢水,疏竹漏斜暉。
    薄暮青苔巷,家僮引鶴歸。

    163 《立秋夕有懷夢得》 唐·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風扇蒲葵輕。
    一與故人別,再見新蟬鳴。
    是夕涼飚起,閑境入幽情。
    回燈見棲鶴,隔竹聞吹笙。
    夜茶一兩杓,秋吟三數聲。
    所思渺千里,云外長洲城。

    164 《旱熱二首》 唐·白居易

    彤云散不雨,赫日吁可畏。
    端坐猶揮汗,出門豈容易。
    忽思公府內,青衫折腰吏。
    復想驛路中,紅塵走馬使。

    165 《酬牛相公宮城早秋寓言見示兼呈夢得(時夢得有疾)》 唐·白居易

    七月中氣后,金與火交爭。
    一聞白雪唱,暑退清風生。
    碧樹未搖落,寒蟬始悲鳴。
    夜涼枕簟滑,秋燥衣巾輕。
    疏受老慵出,劉楨疾未平。
    何人伴公醉,新月上宮城。

    166 《小臺晚坐憶夢得》 唐·白居易

    汲泉灑小臺,臺上無纖埃。
    解帶面西坐,輕襟隨風開。
    晚涼閑興動,憶同傾一杯。
    月明候柴戶,藜杖何時來。

    167 《江南喜逢蕭九徹因話長安舊游戲贈五十韻(見才調集)》 唐·白居易

    憶昔嬉游伴,多陪歡宴場。
    寓居同永樂,幽會共平康。
    師子尋前曲,聲兒出內坊。
    花深態奴宅,竹錯得憐堂。

    168 《白纻歌二首》 唐·楊衡

    玉纓翠佩雜輕羅,香汗微漬朱顏酡。
    為君起唱白纻歌,清聲裊云繁思多,凝笳哀瑟時相和。
    金壺半傾芳夜促,

    169 《林中獨醒》 唐·劉言史

    晚來林沼靜,獨坐間瓢尊。
    向己非前跡,齊心欲不言。
    微涼生亂筱,輕馥起孤萱。
    未得渾無事,瓜田草正繁。

    170 《早入中書行公主冊禮事畢,登集賢閣成詠》 唐·李德裕

    明星入東陌,燦燦光層宙。
    皎月映高梧,輕風發涼候。
    金門列葆吹,鐘室傳清漏。
    簡冊自中來,貂黃忝宣授。

    171 《宿瓜州》 唐·李紳

    煙昏水郭津亭晚,回望金陵若動搖。
    沖浦回風翻宿浪,照沙低月斂殘潮。
    柳經寒露看蕭索,人改衰容自寂寥。
    官冷舊諳唯旅館,歲陰輕薄是涼飆。

    唐詩三百首高中古詩邊塞贊美將軍

    172 《奉酬樂天立秋夕有懷見寄》 唐·李紳

    深夜星漢靜,秋風初報涼。
    階篁淅瀝響,露葉參差光。
    冰兔半升魄,銅壺微滴長。
    薄帷乍飄卷,襟帶輕搖飏.

    173 《秋暮山中懷李端公益》 唐·鮑溶

    舊事與日遠,秋花仍舊香。
    前年繡衣客,此節過此堂。
    侍臣不自高,笑脫繡衣裳。
    眠云有馀態,入鳥不亂行。

    174 《金谷園花發懷古》 唐·王質

    寂寥金谷澗,花發舊時園。
    人事空懷古,煙霞此獨存。
    管弦非上客,歌舞少王孫。
    繁蕊風驚散,輕紅鳥乍翻。
    山川終不改,桃李自無言。
    今日經塵路,凄涼詎可論。

    175 《送徐員外赴河中從事》 唐·姚合

    赤府從軍美,儒衣結束輕。
    涼飆下山寺,曉浪滿關城。
    閑坐饒詩景,高眠長道情。
    將軍不戰術,計日立功名。

    176 《武功縣中作三十首(一作武功縣閑居)》 唐·姚合

    縣去帝城遠,為官與隱齊。
    馬隨山鹿放,雞雜野禽棲。
    繞舍惟藤架,侵階是藥畦。
    更師嵇叔夜,不擬作書題。

    177 《華清宮和杜舍人》 唐·張祜

    五十年天子,離宮舊粉墻。
    登封時正泰,御宇日初長。
    上位先名實,中興事憲章。
    舉戎輕甲胄,馀地取河湟。

    178 《王家琵琶》 唐·張祜

    金屑檀槽玉腕明,子弦輕撚為多情。
    只愁拍盡涼州破,畫出風雷是撥聲。

    179 《張好好詩》 唐·杜牧

    君為豫章姝,十三才有馀。
    翠茁鳳生尾,丹葉蓮含跗。
    高閣倚天半,章江聯碧虛。
    此地試君唱,特使華筵鋪。

    180 《張好好詩》 唐·杜牧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來樂籍中。
    后一歲,公移鎮宣城,復置好好于宣城籍中。
    后二歲,為沈著作以雙鬟納之。
    后二歲,于洛陽東城重睹好好,感舊傷懷,故題詩贈之。

    女子

    * 關于輕涼的詩詞 描寫輕涼的詩詞 帶有輕涼的詩詞 包含輕涼的古詩詞(91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