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軒鼎的詩詞(203首)

    21 《題濯鼎泉》 宋·張繼先

    幾千年浪碧澄澄,對景難忘我祖情。
    樂就也知曾借力,軒成方見不辜名。

    22 《孟冬朔旦修翁誕辰韋軒府判寺簿同宴與三侄孫》 宋·王柏

    招徠二老冠耆英,寶鼎氤氳俎豆珍。
    南極玉繩浮利宿,西屏彩袖祝千春。
    親親同醉杯中淥,老老深推膝下仁。
    看取來年宣勸處,松椿桃李轉鴻鈞。

    23 《陪外舅謹齋洎雅山準軒三吳先生游西園摘新茶》 宋·黎廷瑞

    云根得奇草,金芽擷芳鮮。
    石鼎生古瀾,松風語寒煙。
    雖微龍鳳制,而得雨露全。
    玉塵飛素濤,信美非其天。
    臨風勿浪啜,侑以離騷篇。

    24 《紫極宮默軒》 宋·孔武仲

    宴坐寂不語,先生心謂何。
    逍遙疏世味,恬淡養天和。
    一息忘言后,方知得象多。
    壺中藏日月,鼎裹煮山河。

    25 《棲軒偶成呈同僚》 宋·陳棣

    我本山中人,勉強束冠帶。
    欠伸輒有拘,似被天工械。
    誰令作此來,政為窮所賣。
    規彼五斗粟,折腰何足怪。

    26 《送劉仲鼎瀏陽教四首》 宋·方回

    □向湖南去,衡湘剩□□。
    淚凝斑竹恨,骨冷葬魚悲。
    學□循常式,師生整舊現。
    □軒何故道,無所為而為。

    27 《潞守歐陽叔弼召登鼎軒暑飲》 宋·李復

    崇軒寫物體模分,爽拔風攜顥氣升。
    玉粲消憂思眺聽,本初持飲滌煩蒸。
    金烏不轉銅壺箭,碧碗時分玉井冰。
    每見喜公如玉雪,更因執熱服吾膺。

    28 《題竹軒》 宋·釋文珦

    窗前有修竹,道人心自足。
    清風入詩腸,何用五鼎肉。

    29 《邵武李公晦方子佳士也以其祖澹軒先生呂之行》 宋·孫應時

    海內非無士,南中更有公。
    一門嚴禮范,十世篤儒風。
    不遇心何愧,雖亡道未窮。
    芝蘭今鼎盛,天必報陰功。

    30 《題饒德裕三益軒》 宋·曾豐

    過從義要如膠漆,琢磨功要如金石。
    二者于茲有一偏,雖過圣門未之入。
    德裕軀儒今二毛,一軒灑落僅容膝。
    詩書執禮不放閑,直諒多聞誰較密。

    31 《題曾見卓此君軒》 宋·曾豐

    衣冠濟濟友若昆,詩書纚纚子若孫。
    容有玉立人照門,得無玉立物照軒。
    軒外清涼別乾坤,一點塵俗不得干。
    其間蓋有此君存,此君根性抱歲寒。

    32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后昆芳。

    端午節

    33 《郊廟歌辭·祭神州樂章·送神》 唐·佚名

    神州陰祀,洪恩廣濟。
    草樹沾和,飛沉沐惠。
    禮修鼎俎,奠歆瑤幣。
    送樂有章,靈軒其逝。

    34 《相和歌辭·短歌行六首》 唐·顧況

    城邊路,今人犁田昔人墓。
    岸上沙,昔時江水今人家。
    今人昔人共長嘆,四氣相催節回換。
    明月皎皎入華池,

    35 《飛龍引二首·其一》 唐·李白

    黃帝鑄鼎于荊山,煉丹砂。
    丹砂成黃金,騎龍飛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
    宮中彩女顏如花,飄然揮手凌紫霞,從風縱體登鸞車。
    登鸞車,侍軒轅,遨游青天中,其樂不可言。

    樂府抒情聯想

    36 《雜曲歌辭·太行苦熱行》 唐·劉長卿

    迢迢太行路,自古稱險惡。
    千騎儼欲前,群峰望如削。
    火云從中起,仰視飛鳥落。
    汗馬臥高原,危旌倚長薄。

    37 《龍門應制》 唐·宋之問

    宿雨霽氛埃,流云度城闕。
    河堤柳新翠,苑樹花先發。
    洛陽花柳此時濃,山水樓臺映幾重。
    群公拂霧朝翔鳳,天子乘春幸鑿龍。

    應制詩

    38 《奉和圣制送張說巡邊》 唐·韓休

    一德光臺象,三軍掌夏卿。
    來威申廟略,出總葉師貞。
    受鉞辭金殿,憑軒去鼎城。
    曙光搖組甲,疏吹繞云旌。

    39 《寓言二首(次首《律髓》入俠少類,作盧象《雜詩》)》 唐·王維

    朱紱誰家子,無乃金張孫。
    驪駒從白馬,出入銅龍門。
    問爾何功德,多承明主恩。
    斗雞平樂館,射雉上林園。

    40 《謁張果先生》 唐·李頎

    先生谷神者,甲子焉能計。
    自說軒轅師,于今幾千歲。
    寓游城郭里,浪跡希夷際。
    應物云無心,逢時舟不系。

    * 關于軒鼎的詩詞 描寫軒鼎的詩詞 帶有軒鼎的詩詞 包含軒鼎的古詩詞(20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