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路跡的詩詞(917首)
501
《金山寓居》 宋·釋尚能
風霜千里未歸身,古跡遲留外俗群。
月到天心當剎見,濤分山脊在樓聞。
倚吟老樹棲沙鳥,寄臣虛巖貯海云。
唯恐雪晴行興動,迢迢楚路與吳分。
502
《偈頌七首》 宋·釋思岳
一葉飄丹,乾坤獨露。
萬緣泯跡,法界全彰。
溈山水牯牛,大雄白額虎。
河陽新婦子,臨際小廝兒。
雖然借路經過,拶著扶籬摸壁。
505
《陪陳太守游南山道院》 宋·宋貺
漫陪仙吏訪仙鄉,仙室傾頹逕路荒。
碧草護壇麏有跡,紅桃照井水浮香。
巖邊鶴返曾千歲,夢里丹分近一囊。
最憐仙術神如此,何不霞新煉藥房。
506
《詩三首》 宋·孫何
黃帝升天去不還,空留片石在人間。
千尋杳杳撐紅日,倚云喬木羽林閒。
時人不信飛升路,轍跡龍髯竟可攀。
507
《金瀨吊貞女》 宋·王端朝
嗟彼戰國秋,風俗日以漓。
卓哉史氏女,粲粲蘭蕙姿。
宋貞奉慈母,克盡烏鳥私。
業貧不辭苦,擊漂臨清漪。
508
《游大滌》 宋·王溉
山合群峰路屈盤,溪行九折勢蜿蜒。
云根長伴仙人跡,元蓋潛通大滌天。
玉殿香消人寂寂,石壇花落草芊芊。
黃冠解識尋幽興,為洗寒鐺煮碧泉。
509
《吳刺史廟》 宋·王應麟
城西有祠臨水涘,翠松列植路如砥。
問之耆老此為誰,唐大歷中吳刺史。
刺史為民開陂湖,故跡猶傳堰九里。
年很小鼓報豐穰,決渠為雨潤澤美。
512
《重建峴山羊侯祠歌》 宋·王洙
襄陽南出大路奔,小山曰峴名特尊。
山形卑墮不峻極,屹若巨首臨江濆。
大山半空不成霍,絕水闕左非其亹。
砠巔赑屭戴危石,箕踞曼衍羅芳蓀。
513
《書懷》 宋·衛博
萬里江山一褐裘,十年蹤跡并萍浮。
囷禾誰展周郎指,負米長懷季路憂。
書劍未酬平昔志,水云空結異鄉愁。
悠悠萬事書空足,獨立西風自點頭。
514
《上馬》 宋·翁逢龍
因行作游計,上馬未須忙。
舊路往來熟,新秋早晚涼。
看圖尋古跡,聽語認同鄉。
一帶陂塘近,西風菱藕香。
515
《重過瑞金江》 宋·吳浚
水瘦灘聲健,天寒霜意新。
犬牙舟過石,魚貫路行人。
到眼心應識,回頭跡易陳。
時平刀劍息,失喜問遺民。
516
《劉阮洞》 宋·吳師正
天臺春暖蘭若馨,海榴噴血黃鳥鳴。
風晴雨霽洞天曉,畫屏有路游人行。
劉郎阮郎剡溪客,結們窮幽絕人跡。
洞口遙聞漱玉聲,時有飄英點溪碧。
517
《錦屏山》 宋·鮮于侁
分命吁嚀詔旨寬,書歸聊憩錦屏山。
寺門一路煙霞外,邑屋千家紫翠間。
城山鼓鼙催日暮,雨中桃李報春還。
江流此去朝宗急,遠跡何時遂剛環。
518
《題靈巖》 宋·鮮于侁
馬煩箠策車馳轂,終歲塵勞常碌碌。
喜聞巖寺在山中,路轉清溪入幽谷。
乍行山口疑洞天,窮深一上翻平田。
千層臺殿隱林木,四面石壁生云煙。
519
《留題云門山雍熙院》 宋·謝景溫
耶溪欲盡山轉青,中有三寺山為屏。
秦峰表里植蒼翠,仰視萬木相崢嶸。
雪霜洗盡塵土跡,龍蛇蟄處煙氛生。
我攜賓友事登覽,穿徑已覺毛骨輕。
520
《望云》 宋·謝緒
東山渺渺白云低,丹鳳何時下紫泥。
翹首夕陽連舊眺,謾看黃菊滿新谷。
鶴閑庭砌人稀跡,苔護松蔭山徑迷。
野老更疑天路近,蒼生猶自望云霓。
* 關于路跡的詩詞 描寫路跡的詩詞 帶有路跡的詩詞 包含路跡的古詩詞(91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