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路頭通的詩詞(262首)

    241 《泛洞庭》 宋·趙汝鐩

    解維武陵岸,江肥雨新止。
    兼程趨洞庭,勢疾建瓴比。
    銀光吞上下,莫辨天與水。
    我乃航其間,滉瀁藉一葦。

    242 《徐用和侍御所藏云山圖歌》 明·李東陽

    何人醉寫云山圖,浮云澒洞山模糊。
    空明射地日漏影,稍覺樹林開扶疏。
    平原蒼莽不知處,忽有細路通榛蕪。
    茅堂枕山半閣水,卷幔正對前峰孤。

    243 《羅漢行道峰》 宋·陳巖

    碧眼禪師錫振空,石頭無路不相通。
    俯看塵世三千界,總在空花起滅中。

    244 《寄袁季厚》 宋·戴表元

    莫笑衰顏老剡翁,兇年過徹剩頑窮。
    坐窗漸愛日南至,行路不愁天北風。
    清話客多無酒款,白頭交在有書通。
    聞知別野林泉美,一策一簦吾欲東。

    245 《登上竺興福寺新閣五首》 宋·方回

    乳竇峰前路不窮,穿林逾嶺浙江通。
    紫陽山雨釣臺月,消得潮頭幾信風。

    246 《送徐如心如婺源三十韻》 宋·方回

    之子成春服,歡言駕出游。
    殘紅三月路,疊翠萬山州。
    夏后乘輴澤,軒皇煉藥丘。
    曠平初渺莽,屈曲漸深幽。

    247 《十一月四日陪諸公游神泉南山院二十韻》 宋·郭印

    官閒訪招提,偶作南山游。
    門前喬木陰,蒼藤掛髯虬。
    野僧出迎我,貌古氣且柔。
    相將入壺中,水竹凈雙眸。

    248 《贈柯山夏梅月》 宋·陸文圭

    五星配五行,占法具春秋。
    參以四暗耀,不知始所由。
    經緯十二辰,一國系一州。
    三河即豫地,系宋復系周。

    249 《偈頌八十七首》 宋·釋慧開

    不動腳頭,青云獨步。
    個是尋常行履處,須知更有通霄路。

    250 《偈頌八十七首》 宋·釋慧開

    六月炎炎如火聚,寂然不動於中住。
    炎炎火聚卻清涼,清涼卻是炎炎處。
    等閑坐斷兩頭關,撞壁通霄路。

    251 《偈頌一百零二首》 宋·釋慧遠

    大地山河不現,虛空冷汗通身。
    拄杖頭邊路絕,髑髏眼裹抽筋。

    252 《送之書記》 宋·釋慧遠

    大用現前全體是,圣凡情盡影難留。
    缽盂根底三千界,拄杖頭邊四百州。
    云作伴,月為儔。
    到家別有通天路,把定牢關輥繡球。

    253 《偈頌一百零二首》 宋·釋紹曇

    不擬寒山落韻詩,未傳盧老潑禪衣。
    腳頭活取通宵路,來透庭前劃草機。

    254 《偈頌一百零四首》 宋·釋紹曇

    落賴門風,大家撐拄。
    量田底量田,種樹底種樹。
    帶雨犁綠野耕,和云荷钁千峰去。
    有甚心情,管得南泉貓兒,

    255 《契庵》 宋·釋紹曇

    語言道斷轉玄樞,千圣機關盡密符。
    接向上人通一路,拳頭豎起莫嫌粗。

    256 《刈茆》 宋·釋紹曇

    百草頭邊活路通,險崖機透幾千重。
    長長短短刪除了,收放全歸掌握中。

    257 《風雨》 宋·釋文珦

    晚來江上天不分,老蛟吐氣成江云。
    夜半大風飄屋瓦,頃刻檐間雨如瀉。
    柴門緊閉不敢開,漸聞水聲到床下,開門處處聞啼號,盡說浪頭三尺高。

    258 《閒居多暇追敘舊游成一百十韻》 宋·釋文珦

    予生駑且鈍,良御謾加鞭。
    蹇步常居后,長途靡克前。
    於焉辭里塾,竟爾向林泉。
    魯誥方擩嚌,真乘又賾研。

    259 《送吳公裕》 宋·釋子淳

    天氣暄妍三月春,青山垂訪白頭人。
    威儀雍肅披儒雅,語論清冷洗渴塵。
    道合圓常無異路,心空及第睚通津。
    相逢相別休懷念,千里同風德乃鄰。

    260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宋·釋祖欽

    九旬禁足,三月護生。
    逗到功成行滿,依前日午三更。
    龍淵水風恬浪靜,獺逕橋霧鎖云橫。
    去者自去,住者自住,坐者自坐,行者自才。
    杖頭縱有通宵路,且共扶持折腳鐺。

    * 關于路頭通的詩詞 描寫路頭通的詩詞 帶有路頭通的詩詞 包含路頭通的古詩詞(26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