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越多的詩詞(730首)

    681 《題陶九成南村草堂》 明·袁凱

    多士方見材,斯人乃梧雰。
    秉心自超越,當時識趨舍。
    迢迢溪南村,流水亦清寫。
    草木發深潤,里俗況淳雅。

    682 《寧都再夢圓女》 當代·錢鐘書

    汝豈解吾覓,夢中能再過。
    猶禁出庭戶,誰導越山河。
    汝祖盼吾切,如吾念汝多。
    方疑背母至,驚醒失相訶。

    683 《訟田行》 宋·陳藻

    樂軒世俗文不工,場屋此生難遭逢。
    百年餓死真可惜,人命只在田畝中。
    遠行直到西融州,客裝收拾來歸休。
    江灘象窟百無憂,卻陷人心危險頭。

    684 《登大明寺塔》 宋·宋庠

    故歲搖落時,憑高望揚越。
    流光不我與,復此值凋節。
    孤塔踞層岡,仙盤湧漻泬。
    病足攀危梯,寸晷或三歇。

    685 《西湖》 宋·陶弼

    寧越佳山水,西湖似浙城。
    桂多天竺子,潮欠海門聲。
    路向林梢轉,天隨野色橫。
    從茲棲泊者,無復渡江情。

    686 《送程道輝之廣濟》 宋·項安世

    昂昂天馬駒,志豈甘伏櫪。
    虓虓巖下虎,平生肯求食。
    可憐百鍊鋼,繞指化為席。
    丈夫有不遇,此事今猶昔。

    687 《自順陽至均房道五首用陳符寶去非韻》 宋·張嵲

    我行均陽道,岡阜如鮮駝。
    澗石既齒齒,寒山亦峨峨。
    喬林木葉盡,仰見鶴鸛窠。
    風景固不殊,舉目異山河。

    688 《送王南強赴紹興簽幕四首》 宋·陳傅良

    歷官如歷階,越等多所傷。
    柰何坳堂水,持綆萬丈長。
    誰無斯世方,乃此抽手旁。
    永夜淚不禁,仲尼故皇皇。
    又聞雖小魯,乘田問牛羊。

    689 《送彬禪客》 宋·章甫

    越王樓畔彬禪客,為法南游蚤出關。
    曾駕鐵船沖巨浪,又攜錫杖過他山。
    夢回故國非無侶,身比孤云只獨閒。
    君到諸方如問我,年來多病鬢毛斑。

    690 《贈芮醫》 宋·劉宰

    乳母夜深紉故衣,針墮兒側姥不知。
    兒膚受針口啼哭,展轉無眠計入肉。
    明日啼聲甚夜來,問兒疾苦誰能猜。
    拊摩忽到傷針處,兒啼欲絕姥方悟。

    691 《畫山水行》 明·張羽

    古來名畫傳父子,唐有二李蜀兩黃。
    吳興公子冠當代,雍也繼之早擅場。
    宋祖子孫畫龍種,毛骨固是非尋常。
    珊瑚寶玦久零落,空有妙藝傳文章。

    692 《由竹溪至梅蹊書贈莫云樵》 明·張羽

    出門懷清曠,入舟苦炎熾。
    皇天從人欲,飛雨颯然至。
    風吹波上寒,凄其感秋氣。
    暝投山僧眠,復得清凈地。

    693 《若虛詩來欲平馬訟五疊韻答若虛并柬文敬佩之》 明·李東陽

    馮郎墮馬長安歸,身病在床思奮飛。
    我時病墮忽兩月,幾度為渠驚倒衣。
    邵郎近墮橋頭宅,右足獨拳愁躡屐。
    三人墮馬渠最傷,畢竟墮同誰失得。

    694 《單于行》 宋·晁公溯

    單于連年壓吳壁,道路當時多阻隔。
    長安宮殿麋鹿游,目見銅駝在荊棘。
    一龍渡江已升天,妖氛夜沖牛斗躔。
    胡兒臨江飲胡馬,倉皇捐棄珊瑚鞭。

    695 《師安撫生日》 宋·晁公溯

    鼻祖始謀遠,承家積慶長。
    青霜元不墜,玉樹久逾芳。
    氣驗三嵎秀,祥占五世昌。
    向來蜀父老,久憶漢文章。

    696 《送鄭丈媚孚先改秩用廣西諸公韻》 宋·陳宓

    間關萬里游嶺海,誰知丈夫志有在。
    古賢足跡滿四方,豈但青編勤摭采。
    胸多聞見益崔嵬,節歷險夷終不改。
    山川輝潤認珠玉,草木芬芳瀼蘭茝。

    697 《同師道弟奉親游延平鳳山》 宋·陳宓

    我來一載強,再覿鳳山面。
    時當秋末垂,群木尚蔥倩。
    卓彼鸞停姿,清流潔于練。
    照影眩其儀,世治乃一見。

    698 《廬山歌》 宋·陳宓

    廬山清哉誰與儔兮,嶄巖峭直跨番易彭蠡而蹴九江。
    長川幽窞亙古今而不息兮,雨激而風撞。
    山深境寂人跡所希到兮,盡日僅一逄樵叟鶴發而眉龐。
    路逶迤而險阻兮,越數千里之危谾。

    699 《歷代傳授歌》 宋·陳普

    伏羲神農黃帝氏,名曰三皇居上世。
    少昊專頊及高辛,唐虞堯舜為五帝。
    夏商周兮曰三代,三王禹湯文武是。
    堯舜傳官禹傳家,天與人與非私畀。

    700 《壽龍津余此溪》 宋·陳普

    昔在辛酉年,余裁十有八。
    翁時多十歲,無地貯英發。
    世運欲轉移,正氣久郁閼。
    科場弊已極,無復分椒樧。

    * 關于越多的詩詞 描寫越多的詩詞 帶有越多的詩詞 包含越多的古詩詞(73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