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越鄉的詩詞(470首)

    121 《寄中遠越州旅舍兼簡宋倅》 宋·晁說之

    自言無悶於茲久,何事今朝嘆息頻。
    同病愿逢閑話客,異鄉難得借書人。
    獨尋剡縣溪山去,厭見揚州花木新。
    茶寄臥龍何日到,貳車東宋世相親。

    122 《送僧歸越》 宋·楊億

    中林宴坐赤髭繁,水月禪心出世間。
    說法音同海潮震,隨緣身比岳云閑。
    曹溪嫡嗣多參見,碧落仙鄉遍往還。
    歸去舊房秋色晚,潤松枝偃雨苔斑。

    123 《送僧歸越州》 宋·楊億

    舊房稽嶺鎖春苔,猿鳥歡迎振錫回。
    花雨六時飄講席,樵風千里送浮杯。
    一乘了義刳心學,三藏真文盥手開。
    跡似孤云本無滯,飄飄新到帝鄉來。

    124 《居魏歲馀未嘗見江鄉故人今無悔如雄過此相見》 宋·強至

    經年大河北,終日故鄉心。
    入耳欣吳語,開懷慰越吟。
    天寒裘領薄,日暮酒杯深。
    早晚論邊策,長纓試請擒。

    125 《送紫微沈舍人守越州》 宋·強至

    翁子懷章未足多,會稽歸日已蹉跎。
    舍人綠發垂金印,院吏朱衫導玉珂。
    去國忠心傾斗極,過鄉喜氣壓江波。
    君王許便雙親養,奈渴黃麻紫誥何。

    126 《題林監稅漁鄉小樓》 宋·陳造

    半是蜚軒半是樓,主人雅趣寄滄洲。
    晨霞莫靄紛濃淡,越舶翻檣閱去留。
    徙倚想君舒醉眼,從容須我掉吟頭。
    病來止酒便高臥,幾夢煙波沒白鷗。

    127 《白居易有望闕云遮眼思鄉雨滴心之句用其韻為》 宋·鄭剛中

    憶昨離帝都,一別遂如雨。
    莊舄雖不病,亦作越人語。
    茅屋終夜寒,單衣書還暑。
    荷葉未全蛀,桃花已微吐。
    西湖蓮藕香,今也在何許。

    128 《吳越三王判牘帖贊》 宋·岳珂

    玉冊之樓壓吳杭,三川錦繡開故鄉。
    英姿颯颯熊虎相,紅袍金印交煒煌。
    百年霸府儀物龐,山判近出功臣堂。
    鳳宅畫諾鵲抵章,五云八體嚴且莊。

    129 《寄越友》 宋·方岳

    湖山掩映信樂國,煙雨凄迷非故鄉。
    青燈何日一杯酒,江頭極目吳山長。

    130 《同袁通判游越中三首·禹廟》 宋·陳著

    舟行可十里,上岸即山林。
    曲徑抱深意,怪松傳古音。
    平生能幾到,好處欲窮尋。
    春鳥一聲處,鄉關又上心。

    131 《得闕越州冷掾》 宋·胡仲弓

    寒氈才入手,便動帝鄉心。
    千古蘭亭在,三年芹水深。
    文排昆體作,詩對越人吟。
    自得高山趣,何當遇賞音。

    132 《甲戌八月初九夜武康山中洪水驟發越十日漕司》 宋·董嗣杲

    甲戌纏國哀,時屬秋八月。
    近輔馀英山,洪水中夜發。
    狼藉徹旬雨,拔地殊飄忽。
    滔天肆奔迸,變幻起崷崒。

    133 《送越人姚日章游淮》 宋·董嗣杲

    氣宇凌虹駕海長,薄游感慨舊封疆。
    家鄰賀老千秋觀,袖有曾公一瓣香。
    遍走江湖諳客況,快吟風雪過淮鄉。
    井蛙我且安愚分,未卜何時共酒觴。

    134 《紹興送彭世昌歸應鄉舉》 宋·項安世

    客有功名志,時平未急才。
    淚臨淮水落,眼向越山開。
    且著萊衣去,仍隨桂子來。
    春明見天子,可以議云臺。

    135 《會稽楊梅雄天下其佳者皆出項里相傳項羽鄉里》 宋·王铚

    越山楊梅最珍美,人杰地靈生項里。
    江東廟食憶至今,應緣似舜重瞳子。
    南方炎威無時窮,落在故鄉草木中。
    請看枝頭萬點火,猶是咸陽三月紅。

    136 《歸自越避寇海濱寒食不得祭掃》 宋·林景熙

    持酒無因灑墓松,禽聲花色慘東風。
    去年此日身為客,及到鄉山又客中。

    137 《越中送徐君寅歸閩》 宋·林景熙

    此地同為客,當秋獨送君。
    斜陽留薄醉,遠道惜輕分。
    老淚遺陵木,鄉山出海云。
    天南有回雁,音信倘相聞。

    138 《登越山》 宋·李覯

    臘后梅花破碎香,望中情地轉凄涼。
    游山只道尋高處,高處何曾見故鄉。

    139 《送先上人歸越》 宋·釋行海

    蟋蟀聲中念故鄉,片帆風正渡錢塘。
    煙橫浦口魚謳晚,月涌潮頭蜃氣涼。
    一脈菲泉清夏后,千年酒甕醉秦皇。
    青鞋布襪秋歸早,猶有荷花鏡里香。

    140 《佑侄實赴鄉法吾家讀書三世至此侄才七人作十》 宋·孫應時

    家學今三世,儒流甫七人。
    生涯無窶悴,存沒幾酸辛。
    父干真吾責,孫枝見汝新。
    提攜從總丱,成長及冠巾。

    * 關于越鄉的詩詞 描寫越鄉的詩詞 帶有越鄉的詩詞 包含越鄉的古詩詞(47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