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起船的詩詞(789首)

    761 《記三月十日西湖之游呂留卿主人孟君復方萬里》 宋·方回

    丙申上巳七日后,一主二賓夫豈偶。
    遣車卻騎錢塘門,主人滿船富肴酒。
    別喚輕船載仆從,大船品字著三友。
    旁觀指點知為誰,對峙玉人間白叟。

    762 《十一月二十九日壬子喜雪》 宋·方回

    捻冰驚起凍髯翁,一色樓臺曉未融。
    酤肆定應昂酒價,篙工是處打船篷。
    讀書窗上紙偏白,躍馬街頭塵不紅。
    憂國愿豐心絕喜,可能兒女絮因風。

    763 《雪中泛舟》 宋·方回

    詩翁泛雪船,動趣兩三篇。
    未快看梅眼,空流憶酒涎。
    □□沖凍凌,饑雁起荒田。
    兒女牽衣處,新春入暮年。

    764 《次韻張耕道喜雨見懷兼呈趙賓旸》 宋·方回

    疲氓多菜色,去守乏棠陰。
    屬慮千峰旱,俄聞六月霖。
    面灘船欲澀,茗務井還深。
    香潤回瓜圃,聲酣起蔗林。

    765 《憶我二首各三十韻》 宋·方回

    憶我幼時事,南歸自番禺。
    三邊已澒洞,內郡猶無虞。
    故居山城間,四面阛闠區。
    東西萬貨集,朝暮百賈趨。

    766 《湖舟》 宋·顧逢

    簫鼓別船鳴,吟邊酒自傾。
    遠山多少意,幽鳥兩三聲。
    風急浪爭起,云開雨不成。
    斷橋歸已晚,塔杪夕陽明。

    767 《退老堂》 宋·李處權

    我公自言老,能事如少年。
    我公自言退,人材望陶甄。
    公功在本朝,本朝方賴焉。
    公德在斯民,斯民寧舍旃。

    768 《次陳叔易太湖二十韻》 宋·李處權

    北客何來此,浮生真偶然。
    風飚從禹穴,日腳近虞淵。
    漁唱誰能問,鷗盟我不捐。
    燃犀怪可睹,擊樹訊空傳。

    769 《寄祖祕丞》 宋·李覯

    我本山田人,好尚與眾異,平生重交游,所得國無幾。
    昨者應茂才,西行覷朝美。
    時當慶歷初,選舉寶多士。

    770 《口占》 宋·釋紹嵩

    江上有微徑,漁人四五家。
    野船明細火,宿雁起圓沙。
    峽口聞猿夜,秋星見客槎。
    徘徊幽興盡,更覺在天涯。

    771 《題印上人關外山水圖》 宋·釋紹嵩

    一源淳樸異山川,一簇人家起暮煙。
    世亂不妨松偃蹇,客程依舊水潺湲。
    云橫新塞遮秦甸,樹蔭澄江入野船。
    聞說函肴猶險在,為師懷想幾凄然。

    772 《偈頌一百零四首》 宋·釋紹曇

    吳江風急浪翻空,聲擊楓林半夜鐘。
    驚起客船塵夢破,踏翻大地去無蹤。
    寒山撫掌,龐老槌胸。
    少室門庭空寂寂,凝寒古路綠苔封。

    773 《次平江知府鄒編修韻》 宋·釋師范

    曹溪平地起風濤,后代船高水亦高。
    寄語隨流入流者,更須拋卻手中篙。

    774 《閒居多暇追敘舊游成一百十韻》 宋·釋文珦

    予生駑且鈍,良御謾加鞭。
    蹇步常居后,長途靡克前。
    於焉辭里塾,竟爾向林泉。
    魯誥方擩嚌,真乘又賾研。

    775 《頌古一百首》 宋·釋智愚

    火爐頭話幾多船,自己同時作魔觀,直下起來呈兩指,山河大地黑漫漫。

    776 《實禪者最省》 宋·釋智愚

    靈山禪起未溫席,卻問潮陽過海船。
    咨省壽堂春日靜,究心應記白云邊。

    777 《頌古一○一首》 宋·釋子淳

    清風吹動釣魚船,鼓起澄波浪拍天。
    堪笑錦鱗爭戲水,到頭俱被釣絲牽。

    778 《老融墨戲詞》 宋·舒岳祥

    寒木蕭蕭,寒汀渺渺。
    船尾插竿童子閒,船頭推篷天欲曉,雁雁斜飛起衰草。
    頗記江湖獨宿時,一夢十年看未了。

    779 《游鼓山一首》 宋·蘇籀

    呼船起柁乘潮平,掠窗飄箔疏雨傾。
    漱石枕流東道主,櫛風沐雨吾曹行。
    百尋懸瀑瀉紳佩,兩邊喬木翔枅甍。
    乞漿滿甌牛乳粥,縱酒下箸駝蹄羹。

    780 《趙唐卿邀游西湖即席賦十二韻》 宋·孫應時

    春風客皇州,積雨不得晴。
    倚樓望西湖,想見煙水平。
    芳時諒難負,勝侶欣來并。
    杖藜一蕭散,喚船弄空明。

    * 關于起船的詩詞 描寫起船的詩詞 帶有起船的詩詞 包含起船的古詩詞(78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