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起倒的詩詞(693首)

    221 《上林賦》 兩漢·司馬相如

    亡是公聽然而笑曰:“楚則失矣,而齊亦未為得也。
    夫使諸侯納貢者,非為財幣,所以述職也。
    封疆畫界者,非為守御,所以禁淫也。
    今齊列為東藩,而外私肅慎,捐國逾限,越海而田,其于義固未可也。

    寫景敘事

    222 《祭妹文》 清·袁枚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嗚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離吾鄉七百里矣;當時雖觭夢幻想,寧知此為歸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貞,遇人仳離,致孤危托落,雖命之所存,天實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嘗非予之過也。
    予幼從先生授經,汝差肩而坐,愛聽古人節義事;一旦長成,遽躬蹈之。
    嗚呼!使汝不識《詩》、《書》,或未必艱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奮臂出其間;歲寒蟲僵,同臨其穴。

    哀悼思念悔恨

    223 《西京賦》 兩漢·張衡

    有馮虛公子者,心侈體忲,雅好博古,學乎舊史氏,是以多識前代之載。
    言于安處先生曰:夫人在陽時則舒,在陰時則慘,此牽乎天者也。
    處沃土則逸,處瘠土則勞,此系乎地者也。
    慘則鮮于歡,勞則褊于惠,能違之者寡矣。

    敘事抒情贊揚國家

    224 《與山巨源絕交書》 魏晉·嵇康

    康白:足下昔稱吾于潁川,吾常謂之知言。
    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從便得之也?前年從河東還,顯宗、阿都說足下議以吾自代,事雖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狹中,多所不堪,偶與足下相知耳。
    閑聞足下遷,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薦鸞刀,漫之膻腥,故具為足下陳其可否。

    散文書信抒懷

    225 《過小孤山大孤山》 宋·陸游

    八月一日,過烽火磯。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當是其一也。
    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及拋江過其下,嵌巖竇穴,怪奇萬狀,色澤瑩潤,亦與它石迥異。

    游記寫景抒情

    226 《同蔡君謨江鄰幾觀宋中道書畫》 宋·梅堯臣

    君謨善書能別書,宣獻家藏天下無。
    宣獻既歿二子立,漆匣甲乙收盈廚。
    鍾王真跡尚可睹,歐褚遺墨非因模。
    開元大歷名流夥,一一手澤存有余。

    227 《梅花 其一》 元·王冕

    朔風吹撼處士廬,凍云隔月天模糊。
    無名草木混色界,廣平心事今何如?梅花荒涼似無主,好春不到江南土。
    羅浮山下蘼蕪煙,瑪瑙坡前荊棘雨。
    相逢可惜年少多,競賞桃李夸豪奢。

    228 《讀書》 宋·曾鞏

    吾性雖嗜學,年少不自強。
    所至未及門,安能望其堂。
    荏苒歲云幾,家事已獨當。
    經營食眾口,四方走遑遑。

    229 《秦婦吟》 唐·韋莊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陽城外花如雪。
    東西南北路人絶,綠楊悄悄香塵滅。
    路旁忽見如花人,獨向綠楊陰下歇。
    鳳側鸞欹鬢腳斜,紅攢黛斂眉心折。

    230 《二鬼》 明·劉基

    憶昔盤古初開天地時,以土為肉石為骨,水為血脈天為皮
    ,昆侖為頭顱,江海為胃腸,蒿岳為背膂,其外四岳為四
    肢。
    四肢百體咸定位,乃以日月為兩眼,循環照燭三百六十骨

    231 《感春十三首》 宋·張耒

    寒池冬不流,落葉塞泉罅。
    東風日夕來,春色到山舍。
    杖藜遶東溪,流水清可架。
    疊石引之來,潺潺到深夜。

    232 《頌古十八首》 宋·釋寶印

    全收全放不通風,點破將來已不中。
    禮拜起來雖悟去,街頭笑倒李三翁。

    233 《書林十景詩》 宋·謝枋得

    岱嶂吞吐云煙迷,山川獨勝東南奇。
    銀河倒瀉風雨急,玉龍交戰冰霜飛。
    巨流濺石駕空谷,仰望斯須突起粟。
    西湖不羨冷泉亭,爽利可人清興足。

    234 《悲歌贈吳季子》 清·吳偉業

    人生千里與萬里,黯然銷魂別而已。
    君獨何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
    生非生兮死非死。
    十三學經并學史,

    235 《無題》 宋·洪邁

    前年溪上秋風時,主人酒熟烹黃雞。
    歸來醉倒睡便著,父老喚起牛羊蹊。
    此生一醉寧易得,未辨身為貴人空。
    征西將軍爾何人,那用尊前驚墮幘。

    236 《秋懷六首》 宋·洪邁

    穿堵超玉繩,倒影夜窗寂。
    火云一洗空,月露清欲滴。
    幽人負疴臥,起坐三嘆息。
    歸同對床第,晤語永佳夕。

    237 《一半兒》 元·查德卿

    厭聽野雀語雕檐,怕見楊花撲繡簾。
    拈起繡針還倒拈。
    兩眉尖,一半兒微舒一半兒斂。

    238 《憶秦娥·參差玉》 元·倪瓚

    參差玉。
    笙砷暮起瑤臺曲。
    瑤臺曲。
    輕風香浸,夜涼肌粟。
    黃云巧綴飛霞綠。
    清吟未斷秋霖續。
    秋霖續。
    恐辜花意,倒尊中*。

    239 《行香子·水遠天低》 元·張翥

    水遠天低。
    雪意垂垂。
    火爐頭、煨芋燃萁。
    蒲團穩坐,紙帳低圍。

    240 《醉歌》 唐·徐珩

    得誰釀法乃爾佳,連引數杯極口夸。
    須臾忘物亦忘我,是非榮辱不可加。
    兒童相隨拍手笑,阿翁醉也扶歸家。
    平生故人趙半刺,遣騎折送園中花。

    * 關于起倒的詩詞 描寫起倒的詩詞 帶有起倒的詩詞 包含起倒的古詩詞(69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