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走高的詩詞(1209首)

    581 《宿無相寺》 唐·李白

    頭陀懸萬仞,遠眺望華峰。
    聊借金沙水,洗開九芙蓉。
    煙嵐隨遍覽,踏屐走雙龍。
    明日登高去,山僧孰與從?
    禪床今暫歇,枕月臥青松。
    更盡聞呼鳥,恍來報曉鐘。

    582 《送張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韻》 唐·王維

    〔走筆成〕
    束帶趨承明。
    守官唯謁者。
    清晨聽銀蚪。

    583 《庭松》 唐·白居易

    堂下何所有?十松當我階。
    亂立無行次,高下亦不齊。
    高者三丈長,下者十尺低。
    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

    584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 宋·蘇軾

    煌煌帝王都,赫赫走群彥。
    嗟汝獨何為,閉門觀物變。
    微物豈足觀,汝獨觀不倦。
    牽牛與葵蓼,采摘入詩卷。

    585 《甘露寺》 宋·蘇軾

    江山豈不好,獨游情易闌。
    但有相攜人,何必素所歡。
    我欲訪甘露,當途無閑官。
    二子舊不識,欣然肯聯鞍。

    586 《東坡八首》 宋·蘇軾

    荒田雖浪莽,高庳各有適。
    下隰種粳稌,東原蒔棗栗。
    江南有蜀士,桑果已許乞。
    好竹不難栽,但恐鞭橫逸。
    仍須卜佳處,規以安我室。
    家僮燒枯草,走報暗井出。
    一飽未敢期,瓢飲已可必。

    587 《東湖》 宋·蘇軾

    吾家蜀江上,江水綠如藍。
    爾來走塵土,意思殊不堪。
    況當岐山下,風物尤可慚。
    有山禿如赭,有水濁如泔。

    588 《寄周安孺茶》 宋·蘇軾

    大哉天宇內,植物知幾族。
    靈品獨標奇,迥超凡草木。
    名従姬旦始,漸播桐君錄。
    賦詠誰最先,厥傳惟杜育。

    589 《入峽》 宋·蘇軾

    自昔懷幽賞,今茲得縱探。
    長江連楚蜀,萬派瀉東南。
    合水來如電,黔波綠似藍。
    余流細不數,遠勢競相參。

    590 《石鼓》 宋·蘇軾

    冬十二月歲辛丑,我初従政見魯叟。
    舊聞石鼓今見之,文字郁律蛟蛇走。
    細觀初以指畫肚,欲讀嗟如箝在口。
    韓公好古生已遲,我今況又百年后。

    591 《泗州除夜雪中黃師是送酥酒二首》 宋·蘇軾

    暮雪紛紛投碎米,春流咽咽走黃沙。
    舊游似夢徒能說,逐客如僧豈有家。
    冷硯欲書先自凍,孤燈何事獨成花。
    使君半夜分酥酒,驚起妻孥一笑嘩。

    592 《過于海舶得邁寄書酒作詩遠和之皆粲然可觀子》 宋·蘇軾

    我似老牛鞭不動,雨滑泥深四蹄重。
    汝如黃犢走卻來,海闊山高百程送。
    庶幾門戶有八慈,不恨居鄰無二仲。
    他年汝曹笏滿床,中夜起舞踏破甕。

    593 《游武昌寒溪西山寺》 宋·蘇軾

    連山蟠武昌,翠木蔚樊口。
    我來已百日,欲濟空搔首。
    坐看鷗鳥沒,夢逐麏?走。
    今朝橫江來,一葦寄衰朽。

    594 《行瓊儋間肩輿坐睡夢中得句云千山動鱗甲萬谷》 宋·蘇軾

    四州環一島,百洞蟠其中。
    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
    登高望中原,但見積水空。
    此生當安歸,四顧真途窮。

    595 《用前韻再和孫志舉》 宋·蘇軾

    人眾者勝天,天定亦勝人。
    鄧通豈不富,郭解安得貧。
    驚飛賀夏燕,走散入幕賓。
    醉眠中山酒,夢結南柯姻。

    596 《申王畫馬圖?或謂為蔡肇作?》 宋·蘇軾

    天寶諸王愛名馬,千金爭致華軒下。
    當時不獨玉花驄,飛電流云絕瀟灑。
    兩坊岐薛甯與申,憑陵內廄多清新。
    肉??汗血盡龍種,紫袍玉帶真天人。

    597 《和柳子玉喜雪次韻仍呈述古》 宋·蘇軾

    詩翁愛酒長如渴,瓶盡欲沽囊已竭。
    燈青火冷不成眠,一夜捻須吟喜雪。
    詩成就我覓歡處,我窮正與君仿佛。
    曷不走投陳孟公,有酒醉君仍飽德。

    598 《和寄天選長官?此詩為釋道潛作?》 宋·蘇軾

    寓形宇宙間,佚我方以老。
    流光安足恃,百歲同過鳥。
    頃子縈網羅,文采緣自表。
    自古山林人,何曾識機巧。

    599 《荊門惠泉》 宋·蘇軾

    泉源従高來,走下隨石脈。
    紛紛白沫亂,隱隱蒼崖坼。
    縈回成曲沼,清澈見肝膈。
    眾瀉為長溪,奔駛蕩蛙蟈。

    600 《荊門惠泉》 宋·蘇軾

    泉源從高來,走下隨石脈。
    紛紛白沫亂,隱隱蒼崖坼。
    縈回成曲沼,清澈見肝膈。
    瀉為長溪,奔駛蕩蛙蟈。

    * 關于走高的詩詞 描寫走高的詩詞 帶有走高的詩詞 包含走高的古詩詞(120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