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走坂的詩詞(36首)

    21 《和歐陽永叔送龍學赴陜府酌飲贈別》 宋·吳奎

    陜郡太守來告別,翰林主人為置酒。
    急喚尋常詩酒伴,要夸此會為難有。
    席間騁辯何快哉,恰似縱丸臨坂走。
    詼諧往往笑絕倒,同異地時瞋掉手。

    22 《牧童謠》 明·周是修

    遠牧牛,朝出東溪溪上頭。
    溪頭草短牛不住,直過水南芳草洲。
    脫衣渡水隨牛去,黃蘆颯颯風和雨。
    老鴉亂啼野羊走,絕谷無人驚四顧。

    23 《夜宿田家》 宋·戴復古

    簦笠相隨走路岐,一春不換舊征衣。
    雨行山崦黃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亂蛙聲里睡,心從化蝶夢中歸。
    鄉書十寄九不達,天北天南雁自飛。

    24 《初至鄜州感事》 宋·晁說之

    罪斥云一紀,常亦守官箴。
    置身江海畔,放言麋鹿岑。
    大吏不訶譴,小吏自堪任。
    蝦菜日異饌,著書敵南金。

    25 《同王適曹煥游清居院步還所居》 宋·蘇轍

    身為江城吏,心似野田叟。
    尋僧忽忘歸,飽食莫攜手。
    畏人久成性,路繞古城后。
    茅茨遠相望,雞犬亦時有。

    26 《寄王介卿》 宋·曾鞏

    憶昨走京塵,衡門始相識。
    疏簾掛秋日,客庖留共食。
    紛紛說古今,洞不置藩域。
    有司甄棟干,度量棄樗櫟。

    27 《送薛昌朝赴太原幕府》 宋·張舜民

    去國重為客,送君還復歸。
    天寒雨細光景促,且就東城寺中宿。
    寺當蒲坂望屋廬,日暮無由辦喬木。
    既已唯諾難自由,雖欲一日安可留。

    28 《讀平險銘寄李漢老》 宋·劉子翚

    官侯鑿平劍浦灘,游子不歌行路難。
    李公作銘垂不刊,峻峰激流生筆端。
    斯文豈但夸雄觀,寓理之奧開聾眢。
    惟人性天同廣胖,橫目立見分庭壇。

    29 《下橫嶺望寧極舍》 宋·韓維

    驅車下峻坂,西走龍陽道。
    青煙人幾家,綠野山四抱。
    鳥啼春意間,林變夏陰早。
    應近先生廬,民風亦淳好。

    30 《送黃仲武尉青城》 宋·李流謙

    書生一第如登天,如君何啻坂走圓。
    要知筆頭有河漢,向來元未窺微瀾。
    得官莫厭百僚底,水激三千眾此始。
    白藤肩輿照路光,小慰當年擇鄰意。
    岷山勢壓西南坤,霞裾風袂潛仙靈。
    公余有暇縱幽討,為我一吊張白云。

    31 《監亭登高山廟》 宋·程公許

    曉馳光祿坂,暑憩監亭縣。
    嵯峨山疊云,窈窕橫練。
    長憐少陵叟,浪走天涯篇。
    耿然臧國心,甘作忍饑面。
    世難今略平,軍行余后殿。
    憑高慨往哲,欲去有余戀。

    32 《送陳笠峰路教之燕》 宋·陳著

    笠峰秀甲東南郊,面勢雄特根基牢。
    上與日月星辰交,下走海脈通六鰲。
    蘊蓄玉金賁山毛,噴泄云雨蘇焦熬。
    之子生于其間擅英豪,重不輕試厚自韜。

    33 《發光山》 宋·孔武仲

    搖搖春霜草頭白,冰如龍蛇當轍跡。
    天開日麗非偶然,昨夜滿山明月色。
    憶昨北走關山中,下坂還登百千尺。
    狂風虛霰何可當,破碎貂孤作巾幘。

    34 《泛舟潏水君俞用韓泛南溪韻作詩三首遂和》 宋·李復

    出城泛南溪,朝暮可往返。
    東西韋杜間,尺五天不遠。
    舟轉皇陂曲,岸帶青龍坂。
    夷猶一篙足,不待雙絙挽。

    35 《偈頌十四首》 宋·釋印肅

    心月孤圓時,光非十五六。
    迷者以圓觀,智者應妙觸。
    印危崖,鑒川陸,一性圓通無委曲。

    36 《留別富宣德》 宋·楊時

    富侯荊山姿,落落混燕石。
    鐫磨經世故,不磷乃天質。
    軒裳儻來寄,既去寧須戚。
    驊騮走長坂,一跌未為失。

    * 關于走坂的詩詞 描寫走坂的詩詞 帶有走坂的詩詞 包含走坂的古詩詞(3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