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師繼微言,贊述在墳典。寸祿聊自資,平生宦情鮮。逶遲東州路,春草深復淺。日遠夫子門,中心曷由展。
豐野光三杰,媯庭贊五臣。綈緗歌美譽,絲竹詠芳塵。圣歷開環象,昌年降甫申。高門非舍筑,華構豈垂綸。
帝作黃金闕,仙開白玉京。有人扶太極,惟岳降元精。耿賈官勛大,荀陳地望清。旂常懸祖德,甲令著嘉聲。
蚤年蔑知識,負志頗傲岸。每鄙子張辟,常嫌仲由喭。浩氣逸虹蜺,高情薄霄漢。懸河吐狂談,振綺灑芳翰。
顯允臨邛,吏師文宗。能者述之,德宇恢恢。疏而不失,有物實之。於義當然,確乎不奪。
史本乎公,不厭於復。重觀紹圣以來之記述,初無及于鄭雍。非親札之具存,雖欲考之而孰從。如王誼李祉之實跡,遍考史錄,
左太沖賦三都十年,門墻藩溷皆著紙筆。予意其因心寓墨池模倣之妙,而未必徒以詫記事備言之述。不然則亦焉用是物也。如公書法,或者得太沖之仿佛乎。
平子作賦,六一著錄。前乎一千年,既傳于草堂之手。后乎四百載。仍托以稗官之目。衡制永述。修題珂續。
書尺之作趨簡便,情之所托斯可見。志雖少貶言猶婉,體雖少拙敬猶簡。堂堂相國緇衣彥,明哲自將亦通原。竦然述贊覽遺卷,我欲以之參世變。
於惟騎省,神藝造古。狝兔璇窟,吸蜍銀浦。千文爰襲,百體具舉。慶云澄靄,清風垂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