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賦詩的詩詞(647首)

    101 《送張敬夫栻以追送不作遠為韻賦詩五章藉手言》 宋·孫應時

    軒冕付儻來,良貴應自有。
    若人出處間,與世揭山斗。
    雅宜踐高門,斷國極可不。
    臨風耿予思,霧雨深稂莠。
    凜然巖冬柏,特立終耐久。

    102 《送張敬夫栻以追送不作遠為韻賦詩五章藉手言》 宋·孫應時

    力行希孟韓,波蕩斥嵇阮。
    圣門有佳處,誰為發關鍵。
    歸依得其人,心豈間近遠。
    悄悄客路長,肅肅歲華晚。
    祝公黃發期,永好情繾綣。

    103 《臘月初七日夜夢游山林間清甚賦詩半就覺而忘》 宋·孫應時

    杜門終歲少過從,一室蕭然百念空。
    紙上陳言皆妙用,胸中馀味有新功。
    搘筇飽看千山月,欹枕間聽萬竅風。
    粗飯濁醪能送日,蒼顏白發任成翁。

    104 《顯謨左司周公元吉將漕湖北一時名流賦詩餞行》 宋·喻良能

    微云疏雨涼新秋,皇皇玉節摻不留。
    夫君不憚原隰險,圣主坐寬宵旰憂。
    巴音聊復祖行色,楚水恨不尾仙舟。
    籍籍預傳新漕挽,汗青未數富民侯。

    105 《廚雞竄房中張元輔憐而賦詩余不能自已亦為一》 宋·曾豐

    驚棲潛避影,啄怯暗吞聲。
    似惜千金命,而逃五鼎烹。
    肋枯那便齒,皮瘠不宜羹。
    肉食非吾事,從今戒殺生。

    106 《駐軍大定與苗胞歡聚即席賦詩》 清·石達開

    千顆明珠一甕收,君王到此也低頭。
    五岳抱住擎天柱,吸盡黃河水倒流。

    107 《喜陸侍御破石埭草寇東峰亭賦詩》 唐·袁傪

    古寺東峰上,登臨興有馀。
    同觀白簡使,新報赤囊書。
    幾處閑烽堠,千方慶里閭。
    欣欣夏木長,寂寂晚煙徐。
    戰罷言歸馬,還師賦出車。
    因知越范蠡,湖海意何如。

    懷古

    108 《莊器之作招隱閣項平父諸人賦詩予亦繼作》 宋·陸游

    諸公共賦反招隱,細字斜行肯見傳。
    語到淮南小山作,人如江左永和年。
    一窗蘿月禁春瘦,萬壑松風撼晝眠。
    我亦尚嫌林谷淺,因君更擬斸云煙。

    109 《李仁甫賦詩送其子塾下第歸次韻為贈》 宋·周必大

    余力猶能誦稗官,奧篇隱帙復何難。
    求賢正市千金駿,當賦終征百羽摶。
    喚渡吳江秋水漲,解鞍蜀道雪山寒。
    歸來趁賀郎罷相,東閣重尋一笑歡。

    110 《叔文再用韻賦詩亦復用韻答叔文兼呈伯玉昆仲》 宋·趙蕃

    杜陵心喜歸茅宇,無復長安嘆今雨。
    事雖聊向朱阮論,身蓋自與稷契許。
    胡為流落不稱意,長鋏貂裘遍南土。
    我嘗細把遺詩讀,大半悲傷聞戰鼓。

    111 《訪吳式賢歸賦詩復以未用韻成篇如前數》 宋·方回

    秋仲已數晨,殘暑饕余威。
    兩旬赫斯旱,歲事將告饑。
    五谷既不熟,百卉亦具腓。
    白露輟救田,巫祝絕禱祈。

    112 《蜀進士許成子魁天下用其殿前賦詩韻以志喜》 宋·袁說友

    岷峨策足問修程,入對明光近太清。
    五十年間多士賦,三千筆下一魁榮。
    斯文焜燿由奎畫,是處流傳仰蜀纓。
    我已夤緣觀盛事,更看公等致隆平。

    113 《泛舟城南會者五人分韻賦詩得人皆若炎字四首》 宋·蘇軾

    城中樓閣似魚鱗,不見清風起白蘋。
    試選苕溪最深處,仍呼我輩不羈人。
    窺船野鶴何曾下,見燭飛蟲空自馴。
    繞郭荷花一千頃,誰知六月下塘春。

    114 《子強賦詩還張簿與予唱和詩卷復用韻謝之》 宋·晁說之

    同時先後避風塵,異縣相看意更親。
    不武可知難陷陣,片文安得易容身。
    胡兒去喜添新恨,燕子來驚問故人。
    何處有詩能自勝,賴君揖客賞陽春。

    115 《和令狐相公初歸京國賦詩言懷》 唐·劉禹錫

    凌云羽翮掞天才,揚歷中樞與外臺。
    相印昔辭東閣去,將星還拱北辰來。
    殿庭捧日彯纓入,閣道看山曳履回。
    口不言功心自適,吟詩釀酒待花開。

    116 《和令狐相公初歸京國賦詩言懷》 唐·劉禹錫

    凌云羽翮掞天才,揚歷中樞與外臺。
    相印昔辭東閣去,將星還拱北辰來。
    殿庭捧日彯纓入,閣道看山曳履回。
    口不言功心自適,吟詩釀酒待花開。

    贊美眷戀地名失意

    117 《僧如展及韋載同游碧澗寺各賦詩…不復撰成徒以四韻為識》 唐·元稹

    重吟前日他生句,豈料逾旬便隔生。
    會擬一來身塔下,無因共繞寺廊行。
    紫毫飛札看猶濕,黃字新詩和未成。
    縱使得如羊叔子,不聞兼記舊交情。

    118 《同年前虞部李郎中自長沙赴行在余以紫石硯贈之賦詩代書》 唐·韓偓

    斧柯新樣勝珠璣,堪贊星郎染翰時。
    不向東垣修直疏,即須西掖草妍詞。
    紫光稱近丹青筆,聲韻宜裁錦繡詩。
    蓬島侍臣今放逐,羨君回去逼龍墀。

    119 《持憲節登戴溪亭賦詩》 宋·芮煇

    溪山之興無時盡,興盡名亭意可知。
    出岫孤云含細雨,投林宿鳥愛深枝。
    風流已是千年事,公案今成七字詩。
    短棹悠然隨所適,人生出處要如斯。

    120 《題不欺室張魏公為王龜齡書也何子應賦詩》 宋·王秬

    君不見開元名相張九齡,歲寒松柏森蒼鱗。
    胡塵澒洞言始末驗,世間回首思忠臣。
    堂堂魏公忠貫日,志欲平戎獎王室。
    歸來無地展經綸,余事文章揮健筆。

    * 關于賦詩的詩詞 描寫賦詩的詩詞 帶有賦詩的詩詞 包含賦詩的古詩詞(64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