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賦歸去的詩詞(839首)

    121 《送曹輔赴閩漕》 宋·蘇軾

    曹子本儒俠,筆勢翻濤瀾。
    往來戎馬間,邊風裂儒冠。
    詩成橫槊里,楯墨何曾干。
    一旦事遠游,紅塵隔巖灘。

    122 《心遠軒》 元·王冕

    淵明賦歸去,寓意在田園。
    結廬雜人境,喜無車馬喧。
    秋風菊采采,春風柳娟娟。
    人跡日已疏,世事日已遷。

    123 《草堂》 元·王冕

    草堂昨夜春風起,萬樹梅花月如水。
    相過誰解論襟期?吾州太守山東李。
    太守自是文章公,文章政事皆從容。
    長身玉立冰雪胸,標致政與梅花同。

    124 《秋懷二首之二》 宋·賀鑄

    蕭蕭庭木落,格格雞聲惡。
    荒檐日影斜,饑貓捕黃雀。
    窗間養痾客,起念丘園樂。
    賦歸去來,西風老藜藿。

    125 《自賦親字韻》 宋·晁說之

    久息人間車馬塵,香殘紅晻自相親。
    嘗看海散千波月,亦睹蓮開百葉身。
    清世豈期逃虜騎,白頭不是插花人。
    明朝若便西歸去,岳寺花遲留得春。

    126 《再賦二章一以頌高人之風一以伸俗吏之意之一》 宋·王禹偁

    表讓皇家買酒錢,醉鄉歸去便陶然。
    吾君若問徵君意,自有東臯種黍田。

    127 《遣興三首》 宋·文同

    少小事編簡,淵源極沿洄。
    不自測其深,津涯信悠哉。
    既長務修省,日以德義培。
    一簣敢中畫,期之至崔嵬。

    128 《過洞庭》 宋·張栻

    城頭雞一號,浩蕩風腳回。
    篙師起相呼,牽帆上高桅。
    我亦推枕聽,波浪聲轟豗。
    窗間試一覘,萬頃銀山開。

    129 《送杭州使君蘇內相先生某用先生舊詩方丈仙人》 宋·李廌

    先生如蓍龜,萬事可告猶。
    勛業輕黃屋,得賢方解憂。
    念昔匯征日,民瘼庶有瘳。
    賦歸去來,袞衣或能留。

    130 《賦括蒼郡齋》 宋·姜特立

    括蒼云水窟,刺史神仙宅。
    窈窕九折通,仿佛三山隔。
    千峰郁崔嵬,一派繞清激。
    境凈不可唾,崖傾誰敢迫。

    131 《俞通判挽詞》 宋·樓鑰

    強仕賦歸去,頻年亦漫行。
    宦情雖淡泊,官事極精明。
    贊畫王公幕,監州亞父城。
    佳兒守遺訓,清白勝金籯。

    132 《梅花六首》 宋·趙蕃

    平生欠汝哦詩債,歲歲年年須要還。
    未至臘時先訪問,已過春月尚躋攀。
    直從開后到落后,一問山間與水間。
    卻笑淵明賦歸去,庭柯日盼自怡顏。

    133 《用韻寄孫推官二首》 宋·趙蕃

    淚垢悲啼失母雛,可思營室共銜蕪。
    未能因事賦歸去,尚此折腰成走趨。
    豈謂微官堪顧藉,不難征路指虛無。
    重輕得喪吾知矣,莫待孔賓聞夜呼。

    134 《和人賦琴高魚》 宋·吳潛

    仙人藥苗化為魚,身雖纖細味豐腴。
    土人涉溪如採荇,以布為網猶恐疏。
    不比吳王耽嗜膾,松江千古留腥滓。
    好似春茶槍與旗,俯視銀條不足數。

    135 《青玉案 賦紫金沙》 元·王惲

    綠陰暗盡西城樹。
    人總道、春歸去,**柔條高幾許。
    絳燈閃爍,翠云縈護。
    元有留春處。
    金尊未*傾芳醑。
    醉墨題詩要香露。
    蝴蝶飛來何栩栩。
    向人有意,繞闌翻舞。
    似約花閑住。

    136 《陪趙工部三峽白鹿之游有感而賦》 宋·陳宓

    一澗縈紆與洞深,長年金石孔堂音。
    此身無計巢云壑,歸去蓬窗只此心。

    137 《許世卿孝亭邂逅為予修琴臨別求詩為賦長句》 宋·陳文蔚

    邂逅想逢不記春,未知此陵得情親。
    一溪云月閑中計,三尺絲桐物外身。
    未有清尊酬痛飲,已驚明日是行人。
    抱琴歸去無馀恨,大呂黃鐘一味醇。

    138 《賦意未暢復拾前韻之余者作廣坐隱辭》 宋·戴表元

    我作坐隱辭,客來問我坐隱方。
    開門進客還復坐,為客歷落言其詳。
    隱朝市,我不能沖塵冒暑走遑遑。
    隱江湖,我不能披蓑戴笠操舟航。

    139 《再賦》 宋·袁說友

    飄然擊楫問中流,仗節觀鋼十四州。
    見說九重天語好,不妨萬里蜀山游。
    大書競照光山色,如句應題滟澦頭。
    稍辦澄清早歸去,周南寧復嘆淹留。

    140 《洛神賦》 魏晉·曹植

    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詞曰:余從京域,言歸東藩,背伊闕 ,越轘轅,經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傾,車殆馬煩。

    辭賦精選寫人愛情神話

    * 關于賦歸去的詩詞 描寫賦歸去的詩詞 帶有賦歸去的詩詞 包含賦歸去的古詩詞(83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