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賦不須的詩詞(745首)

    661 《雪再次韻》 宋·陳造

    卑官望雪心,有賦繼夢渴。
    旱氣方兆朕,造物工式遏。
    山城窮陋地,民愉牟麥活。
    即今稼事寶,趙璧還秦奪。

    662 《次韻蘇公蠟梅》 宋·陳師道

    化人巧作襄樣花,何年落子空王家。
    羽衣霓袖涴香蠟,從此人間識尤物。
    青瑣諸郎郤未知,天公下取仙翁詩。
    烏丸雞距寫玉葉,郤怪寒花未清絕。

    663 《次韻蘇公勸酒與詩》 宋·陳師道

    五士三不同,煩公以詩訴。
    強酒古所辭,妙語神其吐。
    自念每累人,舉扇毋我污。
    復使兩歐陽,縮手不分付。

    664 《邃經堂》 宋·李廌

    男子宜讀書,讀書須五車。
    紙腐唇自裂,豈為刳心魚。
    吾子少年時,青云得意初。
    英華發清端,賦筆凌相如。

    665 《送元圣庾縣丞之官泉南》 宋·李廌

    漫郎老猗玗,紫芝于蒍于。
    二元皆國器,位卑德有余。
    嗟公有祖德,官況復不如。
    平生志引大,英爽凌太虛。

    666 《書梁山楊氏亭壁》 宋·李新

    騎馬英塵本不知,作新軒榭發幽奇。
    纈云山色屏千曲,繡地花光春四時。
    滌器詎須能賦客,力書自有起家兒。
    心肝嘔出無空處,一宿相酬不廢詩。

    667 《寄雖張子公尚書》 宋·鄭剛中

    昔我初至秦,使旨不到蜀。
    延首錦城春,千里寄孤目。
    逮公今出峽,賤跡人羈束。
    夢看使君船,翩翩轉江曲。

    668 《送王彥聲歸苕溪二首》 宋·李彌遜

    盛世英才偶未逢,寄身無地轉如蓬。
    詩親東野窮尤壯,賦擬相如老更工。
    雕鶚不飛行奮迅,璠玙未獻要磨礲。
    會須自要唐衢薦,誰與吹噓借更風。

    669 《次韻王信州》 宋·鄧肅

    煤炱飛上天,沉沉三日霧。
    銀河一壓摧,狂雨恣橫騖。
    我恐鐵騎來,疾馳不納屨。
    氣豪如項羽,勢猛似黥布。

    670 《再韻明復和來》 宋·鄧肅

    男兒匹馬追風嘶,朝燕暮越去如飛。
    談笑功名在鐘鼎,卵破草折驅胡兒。
    悲吟誤學愚溪柳,落筆幸無龍蛇走。
    詩成不直水一杯,誰解金龜與換酒。

    671 《和用明梅十三絕》 宋·胡寅

    寧須較短復論長,拖白施朱亦兩忘。
    有羨廣平能草賦,病來無緒不成章。

    672 《留別王元治師中譚純益三首》 宋·胡寅

    欲步夷途盍近思,行尋捷徑卻成遲。
    大弨不必穿楊葉,古樂何曾唱竹枝。
    須信孔門無用賦,也知高叟漫為詩。
    功名易立書難讀,努力當乘少壯時。

    673 《和鐘漕汝強四首》 宋·胡寅

    霧豹成文不厭深,喧卑何事競翰音。
    為言墨客夸三賦,那似仙翁振八吟。
    欲繼高蹤其敢后,下看浮世豈須臨。
    何時蠟屐攜筇杖,來撥衡云一萬尋。

    674 《王晦叔許惠歙硯作詩迫之》 宋·李石

    書生總不羈,豈是謬進取。
    偶然一舟具,初不作出處。
    三年客江湖,風浪恣掀舞。
    君門九天上,一一守菟虎。

    675 《偶成》 宋·李流謙

    離家記得臘前時,吹盡飛花了不知。
    傍枕厭聽連曉雨,援毫愁賦送春詩。
    百年直好平章看,萬事仍須爛熟思。
    臣朔不堪當世用,唯應索米救朝饑。

    676 《吾友黃仲秉讀枚乘七發至所謂洞房清宮命曰寒》 宋·李流謙

    讀書必知書,枯卉不足斧。
    只詞詣微隱,連軸紼剩語。
    枚生老賓客,筆力散雹雨。
    吳梁兩驕王,橫甚鬫哮虎。

    677 《謝宇文正甫惠硯》 宋·李流謙

    一硯能令一生足,感君投贈重金玉。
    人言當為文字祥,夜夜燈花寒吐粟,提攜不到白玉除,安能細碎箋蟲魚。
    為君試草大鵬賦,九萬里風生須臾。

    678 《送徐撫干二首》 宋·姜特立

    莫嗟骨相未封侯,媺惡窮通本不侔。
    文似陳琳須草檄,賦如王粲好登樓。
    進平上幕宜多暇,酒賤清歡亦易謀。
    荔子丹時簪末利,可能無句寄中州。

    679 《恭和御制玉津園詩》 宋·姜特立

    輦路云開雨腳疏,君王游樂萬幾余。
    滄波不盡煙中景,清唱忽來江上漁。
    此日丹青須立本,何人詞賦似相如。
    小臣賡載無他語,但詠山河壯帝居。

    680 《次韻雷知院觀音詩因敘家中銅像之詳》 宋·樓鑰

    鼻祖家住江東邊,推擇為吏心靜淵。
    朝朝趨邑過圮上,時見暗磧光煜然。
    平時奉佛心至謹,建立塔廟崇諸天。
    試令便介識所在,退公始得來其前。

    * 關于賦不須的詩詞 描寫賦不須的詩詞 帶有賦不須的詩詞 包含賦不須的古詩詞(74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