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學為孝,諸生久講明。謁歸二十輩,毋乃為陽城。
尚自畏四知,於親豈忍欺。種藍有助者,拔去不妨奇。
驚心已云異,嘗糞不妨難。庾令何為者,憑君著眼看。
播殖為親養,家貧至假田。焉知后學者,盡喚作儒先。
欲得忠臣者,求之孝子門。如何傅王子,尚復待人言。
犬馬何以別,斯言似太深。深言變養者,可不敬於心。
要使生者毒,休譏枯骨讎。看他郭太論,比似伍員優。
生我者為母,無緣貴賤分。不思罵婢語,何可使親聞。
前烈知純淑,孤蹤愧眇蒙。果能筆敘傳,不枉賦幽通。
未有子之孝,而公不用情。大書甄濟傳,更作董生行。
賣薪圖養母,何許得貂蟬。知在采薪處,庸非吉兆然。
既不忍飲乳,還能知奉親。何曾自不教,端是出天真。
禮經條七出,叱狗不言焉。一旦鮑妻去,那知在母前。
自非易寒暑,示始解衣襟。不謂母疾久,三年惟一心。
不疑固嚴吏,如不順親何。圖得母喜笑,平反敢不多。
為爾有令德,存心孝且恭。推之施有政,往矣尹茲東。
故寧戚以儉,罔或易而奢。致得千載下,人稱問禮家。
兒貌酷類父,母知兒不知。可堪引鏡照,正復益兒悲。
儻非親所樂,至枉道而行。雖以三牲養,難辭不孝名。
夜直藉藁寢,入朝徒跣行。雖知迫明詔,可惜欠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