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盛人物,喪亂亦南遷。今見大夫后,猶如翁子賢。端居送日月,秀句寫風煙。相遇何匆促,臨分重惘然。
近時文章衰,淺陋亦可憐。走趨王公門,書記爭翩翩。開讀令人慚,語吃意莫宣。今晨忽驚喜,贈我手一編。
兒饑誰與哺,衣破誰與補。田家安樂時,尚有饑寒苦。況值久旱馀,十須逾缺五。加以瘧鬼威,空廬倍貧窶。
君不風深山野馬生龍駒,又不見荒林老鷹鳩作雛。男兒似種世所少,俞郎三世成清儒。祗今道路滿塵土,大袖已覺妨奔趨。提攜逐食何足羨,羨子有策寧親軀。
端為稽田賦未均,一時板籍盡更新。三年敢作賢勞嘆,政恐才疎負邑人。
虞夏幾百載,繼以周禮樂。洋洋雅頌音,后亡前亦作。井疆貧富均,薄海詠康樂。姬公同圣賢,積累亦不薄。
落筆知學力,開口見心事。吾嘗持此說,以閱天下士。楊侯老病軀,斗膽傲一世。王公敢唾罵,圣賢自位置。
秋仲已數晨,殘暑饕余威。兩旬赫斯旱,歲事將告饑。五谷既不熟,百卉亦具腓。白露輟救田,巫祝絕禱祈。
植物稟清氣,天與寒筠獨。陸離草樹間,貴賤分珉玉。王孫愛夭紅,采蕊動盈掬。如何檀欒姿,睥睨少青目。
父疾亦云篤,如何豁爾平。孝經惟泣誦,晝夜不停聲。
非止不得養,如憂父母何。忍能不我念,使我獨賢勞。
父雖得死所,兒豈望生存。忠孝古難并,於今萃一門。
直以母事妾,只云父所安。可憐遭楚毒,加意更承顏。
怪來御史府,坐榻不如初。曾是父坐處,而為子敢居。
能損數百虧,不聽債家償。要自父一語,銘心不敢忘。
人皆因祿富,我獨以官貧。佩父清白訓,為唐第一人。
向來父學顯,別自以家名。不是能傳業,如何著孝聲。
父賜子以死,君侯安所疑。忍哉指鹿相,無復祖龍知。
封侯誰不愿,顧我獨何心。為憶父所愛,偏於少子深。
忍向父母墓,前頭裸袒耕。農時每束帶,猶自泣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