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調子的詩詞(91首)

    61 《山花子·銀字笙寒調正長》 唐·和凝

    銀字笙寒調正長,水紋簟冷畫屏涼。
    玉腕重□[1]金扼臂,澹梳妝。

    幾度試香纖手暖,一回嘗酒絳唇光。
    佯弄紅絲蠅拂子,打檀郎。

    62 《水調歌頭·未信仙都子》 宋·劉辰翁

    未信仙都子,曾識老仙翁。
    卿卿少年去後,心與道人同。
    揮麈不須九錫,開閣苦無長物,閑日醉千鍾。
    一笑欠伸起,兒戲大槐中。

    63 《雙調·水仙子》 元·張鳴善

    鋪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萬鐘,胡言亂語成時用。
    大綱來都是哄。
    說英雄誰是英雄?
    五眼雞岐山鳴鳳,兩頭蛇南陽臥龍,三腳貓渭水飛熊。
    ?

    64 《南歌子 原作十愛詞,無調名,茲據詞律補 齊》 元·鄭子聃

    我愛沂陽好,民淳訟自稀。
    誰言珥筆混萊夷。
    行見離離秋草,鞠園扉

    65 《水調歌頭 代壽朱子章 強村從書用裘杼樓》 元·陳櫟

    七十古稀有,今喜見先生。
    紫陽家學淵奧,場屋舊家聲。
    鶚薦西風早歲,豹隱南山晚節,天爵自尊榮。
    桂子蘭孫擁,南極老人星。

    66 《水調歌頭 贈都科邵子和還嘉禾》 元·張雨

    別有梓人傳,精藝奪天工。
    便使玉人雕琢,妙手略相同。
    寶殿網珠窗戶,華蓋狻猊床座,金碧斗玲瓏。
    花萼間芝草,細縷一重重。

    67 《水調歌頭 顯性理 清庵瑩子語錄卷六案李道純》 元·李道純

    至道無言說,神功妙莫量。
    本來具足,添之無礙減無妨。
    不在多聞廣學,只要潛通默會,定里細參詳。
    個中端的意,元不離中黃。

    68 《水調歌頭 用崔子由韻》 未知·曹伯啟

    攀鱗年少志,未要嘆羲娥。
    人生滄海一粟,何在兩飛梭。
    多事蜂衙蜂穴,十載蝸蟠猬縮,勛業任蹉跎。
    觸目世途險,舉步強顏多。

    69 《予既調柳憲長林君待用以書來云柳州山林子厚》 明·桑悅

    三載星沙作宦游,每逢山鳥話綢繆。
    鷓鴣知我行不得,杜宇勸人歸去休。
    泛月詩成湘水夜,看云興入大溈秋。
    安心此日無言語,肯與宗元競柳州。

    70 《子遹調官得永平錢監待次甚遠寄詩寬其意蓋將》 宋·陸游

    黃紙起家升仕籍,青衫溯闕拜恩光。
    署銜汝勿憎銅臭,就養吾方喜飯香。
    世事極知多倚伏,人生正要小回翔。
    但令父子常相守,歛版扶犁味總長。

    71 《子虡調官行在寓{左飠右茲}團巷,初冬遽寒甚》 宋·陸游

    歲晚江湖行路難,一樽何日共開顏?
    汝方僵臥{左飠右茲}團巷,我亦饑吟飯顆山。

    72 《子虡調官行在寓{左飠右茲}團巷,初冬遽寒甚》 宋·陸游

    知汝彈冠意易闌,苦貧未免覓微官。
    {左飠右茲}團巷口殘燈火,愁絕霜風十月寒。

    73 《和子瞻調水符》 宋·蘇轍

    多防出多欲,欲少防自簡。
    君看山中人,老死竟誰謾。
    渴飲吾井泉,饑食甑中飯。
    何用費卒徒,取水負瓢罐。
    置符未免欺,反覆慮多變。
    授君無憂符,階下泉可咽。

    74 《送李子永赴調改秩》 宋·韓元吉

    逸驥騫騰十二閑,追風那復駐轅間。
    向來官況誠留滯,此去詩情記往還。
    會譚未妨更美秩,趣班聊喜近天顏。
    割雞莫費千牛刃,奏賦金門入道山。

    75 《和陶命子韻示津調官》 宋·吳芾

    我愛二龔,絕勝二唐。
    克著清節,終始有光。
    夫豈不知,伊傅在商。
    相湯洎高,俱致明昌。

    76 《和陶命子韻示津調官》 宋·吳芾

    又豈不知,道否晚周。
    天縱將圣,獨有孔丘。
    卒老于行,靡憚周流。
    胡為潔己,恥事王侯。

    77 《和陶命子韻示津調官》 宋·吳芾

    曰豈不欲,效彼群龍。
    潤澤萬物,助成歲功。
    潛而不用,夫豈自封。
    懼將有悔,不顯其蹤。

    78 《和陶命子韻示津調官》 宋·吳芾

    喬木千尋,竟困斧柯。
    屈原特立,終隕汨羅。
    水行地中,尚值坳窊。
    縱如賈誼,猶滯長沙。

    79 《和陶命子韻示津調官》 宋·吳芾

    勿謂吾身,有才有德。
    可以安世,可以益國。
    不善用之,鮮不為忒。
    所以古人,戒之在得。

    80 《和陶命子韻示津調官》 宋·吳芾

    我幸此生,不忘本始。
    身雖朝廷,心實田里。
    所以暮年,知足知止。
    以進為憂,以退為喜。

    * 關于調子的詩詞 描寫調子的詩詞 帶有調子的詩詞 包含調子的古詩詞(9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