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詩草的詩詞(137首)
月體無拘礙,那堪得水清。
暫從掬處動,還在水中明。
長物瓢安用,寒光握不盈。
注眸蟾彩亂,入掌蚌珠生。
顧兔攀難住,騎鯨捉太輕。
猶勝倒持版,去作晉公卿。
飲啄于身切,宜無決擇然。
豈其陽忍渴,嫌以盜名泉。
北澤行猶至,東陵惡莫湔。
羞為濫觴者,寧作掛瓢賢。
激齒希高士,流涎異醉仙。
枯腸一勺足,勿傍石門邊。
不為劉郎屈,蕭然釣遠汀。
當時無此客,其象見于星。
龍袞思同學,羊裘謁廣庭。
九行仰黃道,一曜動青冥。
帝座容伸足,云臺肯繪形。
少微非大隱,光彩謾熒熒。
李下雖云僻,行人冷處看。
彼方垂美實,渠可整巍冠。
才見花初縞,俄驚核可鑽。
吾寧墊雨過,君欲切云難。
鶯集枝多折,螬侵顆半殘。
誰令服章甫,拘束畏傍觀。
小徑通車轍,全家隱薜蘿。
俗人望崖返,長者及門多。
往往知蝸舍,時時叩雀羅。
雞棲柏厚去,犢駕太丘過。
驥尾聊同托,驪駒且莫歌。
平生疑泄柳,不納意如何。
汲汲懷人夢,皇皇救世功。
有心哉魯叟,所見者周公。
政績簡編在,精神寤寐通。
宛如尚為左,忘卻已遷東。
鳳去經綸遠,麟來筆削終。
空令千載下,跪奠兩楹中。
偶弄閑花久,春濃晚露晞。
是誰設香供,終日滿人衣。
戲把繁枝玩,常愁一片飛。
疑薰沉水過,似惹御壚歸。
若愛流芳遠,深憐逐臭非。
平生好奇服,未忍改菲菲。
吾鶴尤馴擾,俄如引避然。
何曾厭茅舍,多是為茶煙。
活計窮桑苧,枯腸老玉川。
蒼頭猶爨下,丹頂已松顛。
渴飲誰能免,高飛爾自賢。
須臾休茗事,卻下竹傍邊。
陌上兒童說,時清長吏賢。
豈能無樸教,不過示蒲鞭。
采彼輕柔質,施諸牧御權。
坐令強梗者,若撻市朝然。
院舍棠陰合,圜扉草色鮮。
弛答能敗子,威愛貴兼全。
靜院閉花時,沉沉晝漏移。
偶然聲出戶,應是客圍棋。
夜寂推枰響,機深落子遲。
惱禪天女去,入定老僧知。
鵠至難傳藝,鶯啼許借枝。
須臾分局勢,何待爛柯為。
觸熱慵休息,誰知志士心。
既名為惡木,不可就繁陰。
炎赫當三伏,輪囷欲百尋。
蔽牛徒隱映,下馬復沉吟。
濁世無孤竹,中原有鄧林。
飄然遠游興,散發更披襟。
古寺何年廢,松門月似冰。
間然孰為主,敲者只歸僧。
地僻禪敲寂,天高兔魄升。
周游何處晚,剝啄有誰應。
未易分鄰燭,又難上佛燈。
安知無島輩,開戶結詩盟。
勝負無常數,先觀曲直知。
隱然壯吾國,孰改敵王師。
致討皆聲罪,徂征必有辭。
一言明逆順,大勢決雄雌。
縞素炎圖定,包茅霸業基。
后儒喜穿鑿,妄意說升陑。
夜境沉沉寂,高城忽四更。
山收霾凈盡,月吐魄初生。
已過三通鼓,猶殘二尺檠。
始疑千嶂合,徐覺半窗明。
愿兔空留照,荒雞太少情。
應須煩玉斧,缺處更修成。
肅在于方寸,高高已嘿知。
端能令雨若,焉敢諉天時。
此念淵冰凜,其機影響隨。
寶薰一隊起,銀竹四檐垂。
有物皆膏潤,無民更怨咨。
諄諄書喜閔,麟筆寓箴規。
植物惟松柏,蒼蒼貫四時。
歲雖寒不改,人到老方知。
風籟龍吟冷,冰枝鶴立危。
一株獨青在,萬木后凋誰。
齊寢樵蘇矣,秦宮點涴之。
斧斤尋未已,善保棟梁姿。
松柏無姿媚,平時未易看。
要知渠特操,直待歲隆寒。
塞草枯先白,江枧冷變丹。
凜然友青士,至此識蒼官。
物遁天刑少,人全晚節難。
惟應漆園叟,與蕣合而觀。
試聽輿人誦,如何是太平。
有生遂其性,無象得而名。
刁斗三邊靜,鋤耰萬里耕。
毋庸奏奎聚,不必誦河清。
堯豈容知識,文非以色聲。
樵歌殊質俚,未足贊休明。
治象難言說,風謠采道涂。
太平于此盛,曠古以來無。
腰笛童鞭犢,烹葵婦馌夫。
文如未見者,堯豈可名乎。
禮樂河汾策,衣冠洛社圖。
□□工黼黻,筆力若為摹。
齊魯多方士,荒唐競自媒。
微茫隔煙霧,向望祀蓬萊。
甲帳云旗下,離宮月戶開。
海難架橋渡,風易引船回。
求藥童安在,乘槎使不來。
空令仁圣悔,世豈有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