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詩佛的詩詞(23首)

    1 《錫杖歌,送明楚上人歸佛川(一作權德輿詩)》 唐·皇甫曾

    上人遠自西天至,頭陀行遍南朝寺。
    口翻貝葉古字經,手持金策聲泠泠。
    護法護身惟振錫,石瀨云溪深寂寂。

    2 《錫杖歌,送明楚上人歸佛川(一作權德輿詩)》 唐·皇甫曾

    上人遠自西天至,頭陀行遍南朝寺。
    口翻貝葉古字經,手持金策聲泠泠。
    護法護身惟振錫,石瀨云溪深寂寂。

    3 《開元寺佛缽詩》 唐·皮日休

    帝青石作綠冰姿,曾得金人手自持。
    拘律樹邊齋散后,提羅花下洗來時。
    乳麋味斷中天覺,麥麨香消大劫知。
    從此共君新頂戴,斜風應不等閑吹。

    4 《奉和襲美開元寺佛缽詩》 唐·陸龜蒙

    空王初受逞神功,四缽須臾現一重。
    持次想添香積飯,覆時應帶步羅鐘。
    光寒好照金毛鹿,響靜堪降白耳龍。
    從此寶函香里見,不須西去詣靈峰。

    5 《天育二老禪惠示經佛偈答以十詩》 宋·鄭清之

    二老毫端一滴曹,喚醒{上穴下左爿右臬}語沒忉忉。
    更無慧可安身處,作麼當時立得牢。

    6 《天育二老禪惠示經佛偈答以十詩》 宋·鄭清之

    余塵明極強分離,菩薩如來是阿誰。
    既道本來無一物,將何芥子納須彌。

    7 《天育二老禪惠示經佛偈答以十詩》 宋·鄭清之

    龍宮海藏自分明,搕撟灘頭一任傾。
    因果若還終不昧,政須防作野狐鳴。

    8 《天育二老禪惠示經佛偈答以十詩》 宋·鄭清之

    書經猶有遮個在,畫佛何曾夢見來。
    玲石玉峰雷雨過,梅花昨夜一枝開。

    9 《天育二老禪惠示經佛偈答以十詩》 宋·鄭清之

    三經已是太多羅,州去休休更問婆。
    個裹幸然無一事,何須終日把磚磨。

    10 《天育二老禪惠示經佛偈答以十詩》 宋·鄭清之

    四十劫來閑坐休,忽拋長舌鬧籃頭。
    若言面壁為心法,瞿老還輸第一壽。

    11 《佛印元公自京師還作詩贈之》 宋·釋可遵

    上國歸來路幾千,渾身猶帶御爐煙。
    鳳凰山下敲篷詠,驚起山翁白書眠。

    12 《念佛三昧詩》 宋·釋遵式

    萬感外形骸,儼然虛堂寂。
    明毫冠群彩,幽神資始績。
    妙象非夙預,俗覽豈良覿。
    析之會入微,清玩心無懌。

    13 《念佛三昧詩》 宋·釋遵式

    金肌昧真見,八音愚正聞。
    玄空了無託,至涉寧有勛。
    森羅會都寂,長空銷積氛。
    良哉此達觀,局士安與云。

    14 《念佛三昧詩》 宋·釋遵式

    融抱回曲照,熙如鑒中象。
    諦覽無遺心,虛求非滯想。
    追夢忘始終,通幽宛如往。
    藉此會神姿,逍遙期西賞。

    15 《念佛三昧詩》 宋·釋遵式

    鑒極玄想孤,動靜如為區。
    大象詎形儀,大方誰廉隅。
    正賞不隱括,妙踐無回迂。
    心澄遍知海,粲粲黃金軀。

    16 《陳叔易賦王秀才所藏梁織佛圖詩邀同賦因次其》 宋·陳與義

    維摩之室本自空,忽驚滿月臨丹宮。
    稽首世尊真實相,不比圖畫填青紅。
    天女之孫擅天巧,經緯星宿超庸庸。
    淪精入此三昧手,一念直到只園中。

    17 《學佛者祖遷自南陵來謁莫萬安題詩于知津閣適》 宋·趙蕃

    嘗聞學苦空,世事應廢閣。
    頗疑休己輩,顧以詩流落。
    爾今定何業,更慕揚州鶴。
    愿長歲寒柯。
    勿矜春濯濯。

    18 《天育二老禪惠示經佛偈答以十詩》 宋·鄭清之

    懵懂維摩不二門,略無遺囑付兒孫。
    普賢若匪剛饒舌,此事如何更吐舌。

    19 《天育二老禪惠示經佛偈答以十詩》 宋·鄭清之

    老胡無圣亦無言,驀指虛空喚作禪。
    掌血條痕無著處,教誰白地患青顛。

    20 《天育二老禪惠示經佛偈答以十詩》 宋·鄭清之

    般柴運水老龐禪,佛法無多在密邊。
    餅汝將來還與汝,因師交點更團圓。

    * 關于詩佛的詩詞 描寫詩佛的詩詞 帶有詩佛的詩詞 包含詩佛的古詩詞(2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