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識辨的詩詞(191首)
83
《九侯山神詩》 宋·蔡如松
誰言少康真禹子,子孫九人流到此。
誰言鬼侯遭紂虐,冤魄至今靈故壘。
誕哉二說太荒唐,未識根原有初始。
我曾南自五羊回,杖屨空山問遺址。
85
《益州州學對訓堂》 宋·何郯
益為蕃捍西南隅,物眾地大稱名都。
擇守來頒茲土政,治人頗與他邦殊。
蹉跌一有戾條教,便宜皆得行黥誅。
群奸帖息不敢動,無復弄兵覬穿窬。
88
《題陸賈大夫廟》 宋·梁竑
劉郎辛苦逐秦鹿,尚欲長鞭及馬腹。
蠻夷大長夢不驚,海邊椎髻乘黃屋。
江淮貔貅始閑暇,忍使驅令渡篁竹。
陸生手持尺二組,喚起老子同分肉。
89
《游洞霄紀實》 宋·馬元演
甲寅良月初,為拜帥垣檄。
遍走三蕩所,村落怪荒寂。
人謂白升里,杭邑才咫尺。
杭有洞霄宮,神仙其窟宅。
90
《頌一百則》 宋·釋重顯
圣諦廓然,何當辨的。
對朕者誰,還云不識。
因茲暗渡江,豈免生深棘。
闔國人追不再來,千古萬古空相憶。
休相憶,清風匝地有何極。
91
《成都書事百韻》 宋·薛田
混茫丕變造西阡,物象熙熙被一川。
易覺錦城銷白日,難歌蜀道上青天。
云敷牧野耕桑雨,柳拂旗亭市井煙。
院鎖玉溪留好景,坊題金馬促繁弦。
93
《題異獸圖》 明·歸有光
昔年曾讀《山海經》,所稱怪獸多異名。
仲尼刪書述禹貢,九州無過萬里程。
摶木青羌何以至,伯益所疏疑非真。
西旅底貢召公懼,作書訓戒尤諄諄。
94
《落花篇》 明·林應亮
東鄰昨夜飛紅雨,落花如霰隨風舉。
千叢綴綺謝繁枝,九陌垂青隱芳樹。
憶昨芳妍乍放時,含娟凝艷騁容姿。
盈盈絳幘承曦暖,燁燁瑤英泛露滋。
95
《高陵篇(并序)》 明·盧熊
高陵者,吳武烈皇帝所葬,在今平江盤門外三里。
其妻吳夫人,子長沙桓王,皆附焉。
至正廿三年冬十一月,熊與同郡沈征君伯熙父訪之。
征君因言:“余向曾過此,聞父老言地屬沙湖金氏墓,上
97
《石鼓》 宋·蘇軾
冬十二月歲辛丑,我初従政見魯叟。
舊聞石鼓今見之,文字郁律蛟蛇走。
細觀初以指畫肚,欲讀嗟如箝在口。
韓公好古生已遲,我今況又百年后。
98
《次韻王廷老退居見寄》 宋·蘇軾
浪蕊浮花不辨春,歸來方識歲寒人。
回頭自笑風波地,閉眼聊觀夢幻身。
北牖已安陶令榻,西風還避庾公塵。
更搔短發東南望,試問今誰裹舊巾。
* 關于識辨的詩詞 描寫識辨的詩詞 帶有識辨的詩詞 包含識辨的古詩詞(19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