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識能的詩詞(1620首)

    841 《葛氏鼎》 宋·歐陽修

    大河昔決東南流,蕭條東郡今止湫。
    我從故老問其由,云古五鼎藏高丘。
    地靈川秀草木稠,郁郁佳氣蒸常浮。
    惟物伏見數有周,秘藏奇怪神所搜。

    842 《七交七首·梅主簿》 宋·歐陽修

    圣俞翹楚才,乃是東南秀。
    玉山高岑岑,映我覺形陋。
    離騷喻草香,詩人識鳥獸。
    城中爭擁鼻,欲學不能就。
    平日禮文賢,寧久滯奔走。

    843 《石篆詩》 宋·歐陽修

    寒巖飛流落青苔,旁斲石篆何奇哉。
    其人已死骨已朽,此字不滅留山隈。
    山中老僧憂石泐,印之以紙磨松煤。
    欲令留傳在人世,持以贈客比瓊瑰。

    844 《送孔秀才游河北》 宋·歐陽修

    吾始未識子,但聞楊公賢。
    及子來叩門,手持贈子篇。
    賢愚視所與,不待交子言。
    又文諧律呂,子行潔瑯玕。
    行矣慎所游,惡草能敗蘭。

    845 《送曇穎歸廬山》 宋·歐陽修

    吾聞廬山久,欲往世俗拘。
    昔歲貶夷陵,扁舟下江湖。
    八月到湓口,停帆望香爐。
    香爐云霧間,杳靄疑有無。

    846 《蘇主簿挽歌》 宋·歐陽修

    布衣馳譽入京都,丹旐俄驚反舊閭。
    諸老誰能先賈誼,君王猶未識相如。
    三年弟子行喪禮,千兩鄉人會葬車。
    我獨空齋掛塵榻,遺編時閱子云書。

    847 《贈沈遵》 宋·歐陽修

    群動夜息浮云陰,沈夫子彈醉翁吟。
    醉翁吟,以我名,我初聞之喜且驚。
    宮聲三疊何泠泠,

    848 《讀山海經圖》 宋·歐陽修

    夏鼎象九州,山經有遺載。
    空蒙大荒中,杳靄群山會。
    炎海積歊蒸,陰幽異明晦。
    奔趨各異種,倏忽俄萬態。

    849 《惠泉亭》 宋·歐陽修

    翠壁刻孱顏,煙霞啀步間。
    使君能愛客,朝夕弄山泉。
    春巖雨過春流長,置酒來聽山溜響。
    監中樓閣俯清池,雪里峰巒開曉幌。

    850 《送吳生南歸》 宋·歐陽修

    自我得曾子,於茲二十年。
    今又得吳生,既得喜且嘆。
    古士不◇出,百年猶比肩。
    區區彼江西,其產多材賢。

    851 《飛鴻亭》 宋·賀鑄

    禪林跨山脅,飛構鑿崚嶒。
    千里寄雙睫,百憂消一登。
    斯游屬公暇,曉日東南升。
    霜野明練甲,云陰垂海鵬。

    852 《水調歌頭 庚辰六月,游玉華谷,回過少姨廟》 元·元好問

    中語,為之賦仙人詞,今載於此。
    夢入云山宮闕幽。
    鸞?同侶鴛鳳流。
    桂月竟夜光不收。

    853 《被檄夜赴鄧州幕府》 元·元好問

    幕府文書鳥羽輕,敝裘羸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豈不懷歸官有程?十里陂塘春鴨鬧,一川桑柘晚煙平。
    此生只合田間老,誰遣春官識姓名?

    854 《滿江紅·不作三公》 宋·無名氏

    不作三公,歸來釣、桐廬江側。
    劉文叔、眼青不改,故人頭白。
    風節儻能關社稷,云臺何必圖顏色。
    使阿瞞、臨死尚稱臣,伊誰力。

    855 《沁園春·國步多艱》 宋·無名氏

    國步多艱,民心靡定,誠吾隱憂。
    嘆浙民轉徙,怨寒嗟暑,荊襄死守,閱歲經秋。
    虜未易支,人將相食,識者深為社稷羞。
    當今亟,出陳大諫,箸借留候。

    856 《題太和樓壁》 宋·無名氏

    太和酒樓三百間,大槽晝夜聲潺潺。
    千夫承糟萬夫甕,有酒如海糟如山。
    銅鍋熔盡龍山雪,金波涌出西湖月。
    星宮瓊漿天下無,九醞仙方誰漏泄。

    857 《吳仲庶殿院寄示與呂沖之馬仲涂唱和詩六篇邀》 宋·梅堯臣

    我實山野人,不識經濟宜。
    聞歌汴渠勞,謾綴汴渠詩。
    汴水源本清,隨分黃河枝。
    濁流方已盛,清派不可推。

    858 《金陵三首》 宋·梅堯臣

    每入秦淮口,風波更不憂。
    重看後庭樹,還起舊時愁。
    故老都無有,遺蹤莫可求。
    何人能識意,白鷺在寒洲。

    859 《袁大監挽詞三首》 宋·梅堯臣

    西蜀何夫子,濡毫作冢銘。
    遼遼傳耳目,炳炳若丹青。
    罷市知遺愛,存祠識舊形。
    生芻莫能置,江闊底滄溟。

    860 《涇尉徐絳於其廨得魯公破碑二十六字近又於碑》 宋·梅堯臣

    顏公忠血化為碧,顏公奇筆留在石。
    十存三四復不完,完者椎模少棱壁。
    許昌斷碣稱最佳,已經田火侵鉤畫。
    今復涇山好事人,別識偶得從糞礫。

    * 關于識能的詩詞 描寫識能的詩詞 帶有識能的詩詞 包含識能的古詩詞(162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