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識者的詩詞(1082首)

    981 《丁氏厚德堂》 宋·戴表元

    賤士懷永憂,一物常恐枯。
    貴者止營私,智或遺妻孥。
    肉食從古鄙,黃金使人愚。
    我游四十年,錢塘車馬區。

    982 《行婦怨次李編校韻》 宋·戴表元

    赤城巖邑今窮邊,路傍死者相枕眠。
    惟余婦女收不殺,馬上娉婷多少年。
    蓬頭垢面誰氏子,放聲獨哭哀聞天。
    傳聞門閥甚輝赫,誰家避匿山南巔。

    983 《聽琴行贈沈秀才》 宋·戴表元

    君不見江南琴師海與聰,誰與傳者夢溪公。
    又不見醉翁詩中沈夫子,聽水作琴琴譜起。
    祗今人間何處無琴師,問渠端由渠未知。
    錢塘東風萬人裹,沈家還見奇男兒。

    984 《杖錫虎》 宋·戴表元

    杖錫山中深,與世絕往學。
    從來稱是仙圣窟,虎暴不得奸其間。
    今年山神大失職,虎來山前搏人食。
    傳聞此義我亦怪,歷問更為居者惜。

    985 《謝陳君祥憲使》 宋·戴表元

    鸞凰不鷙暴,珪璧無鋒铦。
    評材容一切,未覺世論嚴。
    仆昔江東歸,二紀操鋤鐮。
    聞山但廬霍,慕水惟涫潛。

    986 《寄題真樂齋》 宋·鄧深

    魚潛深淵水,鳥巢茂林枝。
    潛者忘於淵,洋洋縱尾鰭。
    巢者忘於林,飛鳴唯所宜。
    莊周嘆從容,未免惠子疑。

    987 《探禹穴》 宋·鄧深

    禹穴鎮名山,神龍夙呵衛。
    告成馀此跡,天地相終始。
    昔在紹興中,吊古先君子。
    探穴勇躋攀,慨嘆不能已。

    988 《次韻恢大山擬古三首》 宋·方回

    高不至元愷,下不為庶頑。
    木雁有不幸,霧豹藏其斑。
    天衢龍鳳翔,萬一冀附攀。
    未若頌我酒,善閉劉伶關。
    歲寒昆蟲蟄,日暮飛鳥還。
    小侯大者王,焉識商顏山。

    989 《次韻張鵬飛三絕》 宋·方回

    雪天人品最高者,蓑笠江干一釣竿。
    才有侍兒焉識此,黨暉陶谷總酸寒。

    990 《上南行十二首》 宋·方回

    初過城南門,即過城下渡。
    豈無小筍輿,未若且徒步。
    霜重船板滑,水涸岸石露。
    我老人不識,小讓樵者路。

    991 《聞笛嘆》 宋·方回

    讀書夜倦燈影暗,屋外笛聲何處來。
    鄰翁吹笛意本樂,聞笛如我心何哀。
    如說生離苦,天涯海角無由回。
    又如訴死別,委骨黃壤埋蒿萊。

    992 《贈醫士清溪居士丘通甫》 宋·方回

    乃翁挾藝專淮鄉,使死者生危不亡。
    遠如扁鵲師長桑,又如近世龐安常。
    所交者誰龍虎驤,真李臨淮郭汾陽。
    軍門出入一藥囊,精兵十萬無金瘡。

    993 《醉翁亭圖引為趙達夫作》 宋·方回

    識本色人須本色,臭味論心不論跡。
    青蓮居士浣花老,畫像有人能畫得。
    非陳無己黃魯直,看畫題詩難落筆,醉翁萬代文章伯,中年偶墮滁陽謫。

    994 《店紿嘆》 宋·方回

    均為橫目民,賢否天壤異。
    茍懷長者心,必徇君子義。
    道途分兩岐,書木立標識。
    行人免顛迷,豈不亦一惠。

    995 《七月二十三日聞城南火午至夜半懷歸》 宋·方回

    月近參旗欲下弦,倚樓半夜獨看天。
    故園入夢將千日,朝服離身已七年。
    洶洶火驚何一去,嗸嗸糴貴更堪憐。
    漢庭使者求民瘼,汲黯應須識后先。

    996 《送鄧善之提調寫金經》 宋·方回

    二三十載鄉閭師,黃紙初除專講帷。
    溧陽雖小亦新郡,學廩粗足晨昏炊。
    曰事未然缺次遠,槐宮尚需蟬再嘶。
    士食天祿行或使,暗中自有神扶持。

    997 《贈江東李提學》 宋·方回

    小難和氣如三春,大難色瑩清無塵。
    小難作詩到對處,大難更自髯絕倫。
    天憐今年窮已極,稍慰蒹葭霜露身。
    惡風劇雪走千里,一識頓有兩玉人。

    998 《贈壽昌墨客葉實甫》 宋·方回

    古人削竹以為筆,木板為方竹為策。
    其字科斗或鳥跡,或篆或籀煤傅漆。
    未有今人所謂墨,晉發汲冢尚可識。
    地中間獲鐘鼎刻,文為之具未為極。

    999 《次韻全君玉和高士馬虛中道院》 宋·方回

    古人無欲非引年,古無有欲之圣賢。
    曰無欲者無私欲。
    昊皇魯叟畫系傳,柱下木子知止足。

    1000 《次韻鮮于伯幾秋懷古體》 宋·方回

    斯人晚始識,浪走天下半。
    既將戟為髯,更用田作面。
    大材異拱把,勁翮謝籠絆。
    去年主糟丘,稍厭盆盎亂。

    * 關于識者的詩詞 描寫識者的詩詞 帶有識者的詩詞 包含識者的古詩詞(108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