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識真的詩詞(1465首)
42
《支提禪寺》 宋·高頤
石龕金佛一千身,不到支提孰識真。
仿佛鐘聲鳴翠阜,晶熒燈焰下蒼旻。
平生夢想煙霞際,今日來游鬢發新。
踏破禪林秋月皎,水云間淡入精神。
46
《三賢堂》 宋·徐恢
六井猶存記,三賢尚有堂。
地連金色界,廟接水仙王。
市井空陳跡,杉松只舊行。
唯公識真意,此處酒難忘。
47
《留別龍隱巖》 宋·許子紹
矯首初來北斗峰,直穿山腹作玲瓏。
石間蛻骨痕猶在,淵底藏死不更通。
霖雨幾時巖墅去,臥龍底處草廬空。
眼中要識真英物,寓亦何勞想下風。
48
《詠懷十首》 明·陳第
火用在得薪,才用在識真。
隨宜作蟄躍,龍德乃全身。
偉哉嵇叔夜,濁世清粼粼。
兇尤竟不免,好善而闇人。
闇人動有累,幽憤何由申。
哲愚亦惟戾,千載為悲辛。
蘇門先發蔀,見幾如入神。
¤
49
《課子二首》 明·婁堅
世已無如假,余猶頗識真。
最憐惟稚子,難使學時人。
誦即先經傳,文須蹈雅馴。
縱令竽瑟誤,為玉不為珉。
50
《入山》 明·王履
廬山秀在外,華山秀在里。
要識真面目,即彼鐵鎖是。
鐵鎖懸當云上頭,縱橫曲直是誰謀。
吾今判著浮生去,不見神奇不罷休。
53
《贈朱遜之》 宋·蘇軾
黃花候秋節,遠自夏小正。
坤裳有正色,鞠衣亦令名。
一從人偽勝,遂與天力爭。
易姓寓非族,改顏隨所令。
54
《贈朱遜之(并引)》 宋·蘇軾
元祐六年九月,與朱遜之會議于潁。
或言洛人善接花,歲出新枝,而菊品尤多。
遜之曰:“菊當以黃為正,余可鄙也。
”昔叔向聞鬷蔑一言,知其為人,予于遜之亦云。
56
《估玉》 宋·王安石
潼關西山古藍田,有氣郁郁高拄天。
雄虹雌霓相結纏,晝夜不散非云煙。
秦人挾斤上其巔,視氣所出深鑱鐫。
得物盈尺方且堅,以斤試叩聲泠然。
58
《懷青城舊游》 宋·陸游
宦途到處不黔突,惟有劍南縻歲月。
屢游老澤蒼玉嶂,疑是虛皇白銀闕。
松肪搗麥具晨餐,槲葉作衣勝短褐。
泥飲不容繁杏落,浩歌常送寒蟬沒。
水邊洞口適有遇,握手一言換凡骨。
少陵老子未識真,欲倚黃精除白發。
59
《夜宿東渚放歌三首》 宋·楊萬里
看山須看山表里,不然看山還誤事。
平時只愛萬峰青,落日惟存數尖紫。
浙江船上多少人,往來看山誰識真。
丁寧舟人莫浪語,卻恐兒輩不肯去。
60
《謝王恭父贈梁杲墨》 宋·楊萬里
君不見蜀人文字天下工,前有相如後楊雄。
君不見蜀人烏丸天下妙,前有蒲韶後梁杲。
初得梁墨黐摹糊,老夫道渠不及蒲。
蓬山藏室王校書,笑我未識真玄菟。
* 關于識真的詩詞 描寫識真的詩詞 帶有識真的詩詞 包含識真的古詩詞(146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