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識義的詩詞(403首)
203
《趙成伯家有姝麗仆忝鄉人不肯開樽徒吟春雪謹》 宋·蘇軾
繡簾朱戶未曾開,誰見梅花落鏡臺。
試問高吟三十韻,?俗云檢驗死秀才衣帶上,有詩三十韻。
?何如低唱兩三杯。
?世傳陶谷學士買得黨太尉家故妓,遇雪,陶取雪水烹團茶,謂妓曰:“黨家應不識此?”妓曰:“彼粗人安有此景,但能于銷金暖帳下淺斟低唱,吃羊羔兒酒耳。
205
《芙蓉城(并敘)》 宋·蘇軾
世傳王迥子高,與仙人周瑤英游芙蓉城。
元豐元年三月,余始識子高,問之信然,乃作此詩。
極其情而歸之正,亦變風止乎禮義之意也。
芙蓉城中花冥冥,誰其主者石與丁。
206
《悼朝云詩(并引)》 宋·蘇軾
紹圣元年十一月,戲作《朝云詩》。
三年七月五日,朝云病亡于惠州,葬之棲禪寺松林中東南,直大圣塔。
予既銘其墓,且和前詩以自解。
朝云始不識字,晚忽學書,粗有楷法。
208
《贈徑山銛書記》 宋·陸游
徑山老將無勍敵,百萬魔軍俱掃跡。
座下何人策雋功,籌略縱橫銛記室。
銛公聲名滿吳會,惟有放翁最先識。
奕奕揮毫王粲詩,翩翩插羽陳琳檄,風雷東海起伏龍,繅藉圜丘薦蒼璧。
210
《題蘇武忠節圖》 宋·文天祥
獨伴羝羊海上游,相逢血淚向天流。
忠貞已向生前定,老節須從死后休。
不死未論生可喜,雖生何恨死堪憂。
甘心賣國人何處,曾識蘇公義膽不。
211
《白溝河》 宋·文天祥
昔時張叔夜,統兵赴勤王。
東都一不守,羸馬遷龍荒。
適過白溝河,裂眥須欲張。
絕粒不遄死,仰天扼其吭。
216
《自感》 元·王冕
父母生我時,愛如掌上珠。
襁褓辟寒暑,乳哺隨所須。
周歲會言語,大小相引呼。
搖頭卻梨栗,行行不須扶。
217
《季札墓》 元·王冕
識君因讀春秋傳,今日墳前見斷碑。
大義可令吳俗變,高風不獨魯人知。
劍光注壑生靈草,樹影懸空動羽旗。
休問姑蘇舊風景,白煙青雨黍離離。
220
《送楊辟秀才》 宋·歐陽修
吾奇曾生者,始得之太學。
初謂獨軒然,百鳥而一鶚。
既又得楊生,群獸出麟角。
乃知天下下,所識慚未博。
* 關于識義的詩詞 描寫識義的詩詞 帶有識義的詩詞 包含識義的古詩詞(40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