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論議的詩詞(447首)

    41 《送林懿成解兵掾》 宋·鄭剛中

    公喻如龍媒,秋游身有神。
    暫此地上行,氣壓凡馬群。
    我喻如麋鹿,野性不受馴。
    帶迫到城市,邇邇常畏人。

    42 《王給事挽詞》 宋·樓鑰

    主眷逢千載,寵光傾一時。
    銓曹著官簿,禁掖粲英辭。
    論議推東省,威聲憺北夷。
    平生經世意,懷卷竟何之。

    43 《梁審計挽詞》 宋·樓鑰

    壯歲嶄頭角,夷涂試著鞭。
    群公爭倒屣,諸老亦忘年。
    論議傾朝譽,功名短世緣。
    神傷賢伯仲,同雨夜無眠。

    44 《施衢州除浙西提刑以詩寄餞三首》 宋·趙蕃

    昔公立螭坳,秉筆罔不書。
    及乎上諫坡,論議無日虛。
    直言有不讎,柴桑念歸歟。
    高臥屬幾日,朱轓起閻閭。

    45 《用賒韻簡賈新之》 宋·趙蕃

    洛陽人物舊傳夸,殊縣相依得賈鼓。
    魯殿獨余多劫火,玄都看盡幾番花。
    寓懷不但篇章好,評古猶多論議嘩。
    問我若為成間闊,路經墟落苦嫌賒。

    46 《寄聶正甫》 宋·孔武仲

    虎髯兩頰狀貌古,開口論議辭非今。
    尚藏折劍萬丈氣,空馳老驥千里心。
    六印他年將將相,一飄今日舊山林。
    黃云斷天望不極,想君何處方悲吟。

    47 《挽江公三首》 宋·陳棣

    彩筆傳家學,春華飾妙詞。
    品題風鑒遠,論議月評推。
    柳岸陰半合,濠亭跡半隳。
    治家有遺訓,留付寧馨兒。

    48 《送羅架閣弘道》 宋·方回

    六籍討雅奧,百家窮怪奇。
    江沱馬塵合,毛釐無所施。
    不自我后先,逢此澤火時。
    固已殛來惡,尚乃存微箕。

    49 《送王吉先兄弟赴試》 宋·郭印

    我聞乃翁學汪洋,曾游桂窟攀天香。
    青袍藍縷窮益剛,更無黃金遺諸郎。
    大兒氣質和而莊,腹有詩書言有章。
    仲子標姿何昂昂,頗聞論議生鋒鋩。

    50 《贈劉信之》 宋·釋紹嵩

    四海劉居士,詩書論議深。
    苦吟天與性,醉臥月空沉。
    囊有壺公藥,身無戚里心。
    高懷不我棄,他日重來尋。

    51 《尚書左丞贈開府儀同三司鄧公挽辭三首》 宋·蘇頌

    氣緼江山秀,人如圭璧溫。
    一登文石陛,遂直紫微垣。
    論議中司見,謀猷內制存。
    公孫宿儒譽,垂老上金門。

    52 《次韻宋次道學士重過禮院》 宋·蘇頌

    齋居永日坐重簾,共嘆清才久滯淹。
    詩格轉精緣大手,風情不薄早斑髯。
    曲臺論議于今美,東觀翻讎載世兼。
    孤學尸官猶有賴,繄君馀潤遠相沾。

    53 《宋中道都官挽辭二首》 宋·蘇頌

    儒雅名公子,風流粉署賢。
    精神清比鑒,論議直如弦。
    朝已期登俊,天胡不畀年。
    永懷三友益,一慟寢門前。

    54 《觀文殿大學士刑部尚書贈左仆射兼侍中劉公挽》 宋·蘇頌

    蚤歷平津館,嘗蒙鮑叔知。
    笑言忘位貌,論議切箴規。
    豈悟三秋別,遂成隔世期。
    英風今已矣,遺恨滿江湄。

    55 《送楊諫議赴河西節度判官兼呈韓王二侍御》 唐·熊曜

    賢哉征西將,幕府多俊人。
    籌議秉刀尺,話言在經綸。
    先鞭羨之子,走馬辭咸秦。
    庭論許名實,數公當即真。

    56 《滿庭芳(壽劉參議七月二十日)》 宋·方岳

    秋入西郊,律調夷則,韓堂風露清涼。
    洞天昨夜,響動玉玎榼。
    朱戶銀镮放鑰,長庚夢、應誕星郎。
    垂弧旦,蓂飛五莢,簪履共稱觴。

    宋詞精選悼亡

    57 《滿庭芳(壽劉參議七月二十日)》 宋·方岳

    秋入西郊,律調夷則,韓堂風露清涼。
    洞天昨夜,響動玉玎榼。
    朱戶銀镮放鑰,長庚夢、應誕星郎。
    垂弧旦,蓂飛五莢,簪履共稱觴。

    58 《展禽論祀爰居》 先秦·佚名

    海鳥曰“爰居”,止于魯東門之外二日。
    臧文仲使國人祭之。
    展禽曰:“越哉,臧孫之為政也!夫祀,國之大節也,而節,政之所成也。
    故慎制祀以為國典。

    古文觀止議論

    59 《王孫圉論楚寶》 先秦·佚名

    王孫圉聘于晉,定公饗之。
    趙簡子鳴玉以相,問于王孫圉曰:“楚之白珩猶在乎?”對曰:“然。
    ”簡子曰:“其為寶也,幾何矣?”曰:“未嘗為寶。
    楚之所寶者,曰觀射父,能作訓辭,以行事于諸侯,使無以寡君為口實。

    古文觀止哲理故事

    60 《爭臣論》 唐·韓愈

    或問諫議大夫陽城于愈,可以為有道之士乎哉?學廣而聞多,不求聞于人也。
    行古人之道,居于晉之鄙。
    晉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幾千人。
    大臣聞而薦之,天子以為諫議大夫。

    古文觀止議論寫人

    * 關于論議的詩詞 描寫論議的詩詞 帶有論議的詩詞 包含論議的古詩詞(44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