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論心處的詩詞(416首)

    61 《讀白樂天讀者論壇集》 宋·虞儔

    說觀白傅一篇詩,長日何須一局碁。
    字細縱然勞眼力,理長尤是契心期。
    夸張歌酒渾相似,消遣窮愁亦自知。
    大節更思公出處,寥寥千載是吾師。

    62 《餞孟運判寺簿赴京三首》 宋·岳珂

    半生共飲西江水,草木由來臭味同。
    交臂便同鴻燕社,論心不隔馬牛風。
    君方鳴佩趨雙闕,我自燒車延五窮。
    景倩仙塵凝望處,為言驛騎莫匆匆。

    63 《桂林宴交代董侍郎樂語口號》 宋·李曾伯

    同是虛皇老從臣,海山深處細論心。
    金蘭誼篤新藩翰,玉筍班趨舊禁林。
    對月不妨延桂影,思人惟有護棠陰。
    公歸定是調商鼎,莫忘梅花雪片吟。

    64 《清心鏡 贈馬守清》 元·馬鈺

    馬姑姑,后歸去。
    日用無為,清閑養素。
    休講論、女姹嬰嬌,更虎龍斗處。
    屏塵緣,得真趣。
    火滅煙消,氣神堅固。
    內云游、功滿三田,上蓬

    65 《酬正言上人》 宋·釋智圓

    旅雁聲孤過舊林,相懷無處共論心。
    眠云未負他年約,看雪難忘盡日吟。
    江上信稀寒浪闊,竹邊房掩夕陽深。
    寂寥閑坐西窗下,空把馀情寄玉琴。

    66 《寄呈史太師二首》 宋·張镃

    自憐冰氏子,父祖已登門。
    屏跡千官外,馳書一品尊。
    華戎心處活,經傳語前論。
    欲理西風棹,因瞻只樹園。

    67 《山堂紀實》 宋·張镃

    莓苔墻下斑讕長,煙霏谷口依稀上。
    晨輝逕奔烏聲來,夕影屢逢蟾魄晁。
    杖拖瘦路鳴敲鏗,天臺廬阜著腳行。
    中林穩置盤陀石,并坐不與孤云爭。

    68 《游太玉峰》 宋·劉黻

    一秋吟不盡,才拙愧黃花。
    極目皆成市,論心有幾家。
    淡交期白發,清話證丹砂。
    卻憶分攜處,寒林集暮鴉。

    69 《送陳尉后之園賞歸二首》 宋·陳淳

    世論年來太不和,真真偽偽總偏頗。
    陽尊孔孟陰排斥,深怯周程浪詆訶。
    誰是橫流堅立砥,類於入室反操戈。
    始終無負傳心處,一片精剛要不磨。

    70 《懷莫少虛》 宋·郭印

    把酒論文處,操觚草奏時。
    清宵仍夢到,白日更心馳。
    北闕山川邈,西風歲月移。
    歸期今已緩,兩地一相思。

    71 《次韻寄蘇仲質》 宋·丘葵

    十年前事付流水,清夢悠悠何處尋。
    老去誰憐三獻玉,生來不受四知金。
    窮途賴有陳雷友,大雅應殊鄭衛音。
    俗子紛紛敗人意,何時握手再論心。

    72 《趙仲禮示達庵唱酬次韻》 宋·孫應時

    如旦群陰豁,春陽萬壑融。
    八荒雙眼界,千圣一家風。
    不必尋玄妙,寧須泥苦空。
    本來無見解,何處覓神通。

    73 《挽吳春卿舍人》 宋·喻良能

    出處平生似昔賢,高風勁節凜朝端。
    回天議論心無歉,脫腕文章世所難。
    斫鐵叫天蠻獠服,調羹滿缽里閭歡。
    定應直筆書英躅,留與千秋后代看。

    74 《和許深父轉運判官韻二首》 宋·袁說友

    詩里論交淡淡情,個中風味不勝清。
    錦囊著句知才盡,山色逢人作意明。
    已覺頭顱侵晚景,尚堪風月快余生。
    與君握手關心處,愧乏瑯玕腹可呈。

    75 《表兄峽山蕭伯鈞至會昌久之以歸歟字韻丐詩為》 宋·曾豐

    久離空向往,重見少相依。
    款曲論心約,因循與愿違。
    今逢聲氣是,但覺鬢毛非。
    禍患今相問,從此死處歸。

    76 《論語絕句一百首》 宋·張九成

    此理從來自不疑,奈何於此不投時。
    若還上下相通處,不是天心亦不知。

    77 《報任少卿書/報任安書》 兩漢·司馬遷

    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賜書,教以慎于接物,推賢進士為務,意氣勤勤懇懇。
    若望仆不相師,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雖罷駑,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

    古文觀止敘事議論抒懷

    78 《與山巨源絕交書》 魏晉·嵇康

    康白:足下昔稱吾于潁川,吾常謂之知言。
    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從便得之也?前年從河東還,顯宗、阿都說足下議以吾自代,事雖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狹中,多所不堪,偶與足下相知耳。
    閑聞足下遷,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薦鸞刀,漫之膻腥,故具為足下陳其可否。

    散文書信抒懷

    79 《七發》 兩漢·枚乘

    楚太子有疾,而吳客往問之,曰:“伏聞太子玉體不安,亦少間乎?”太子曰:“憊!謹謝客。
    ”客因稱曰:“今時天下安寧,四宇和平,太子方富于年。
    意者久耽安樂,日夜無極,邪氣襲逆,中若結轖。
    紛屯澹淡,噓唏煩酲,惕惕怵怵,臥不得瞑。

    辭賦精選寫人諷喻

    80 《孔雀東南飛/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兩漢·佚名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
    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高中文言文樂府民謠寫人愛情

    * 關于論心處的詩詞 描寫論心處的詩詞 帶有論心處的詩詞 包含論心處的古詩詞(416首)
    chengrenyouxi